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财经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华人世界 台湾频道 供稿服务



首页>>网络热点网络热点>>新闻报道

1折书也赚钱 书市“猫腻”追踪

2001年10月19日 09:55

  -业内人士透露,一折书里“猫腻”太多

  -书籍由收藏品转为消费品,赚够了就甩了

  -教材暴利让一些出版业者过得挺舒服

  -在2001年北京秋季书市,吉林一出版社出版的《聊斋志异》原价760元仅卖半折,38元;《胡适文选》原价128元,卖50元,约为原价的39%;《详注全唐诗》原价600元,卖200元,约为原价的33%;“四大名著”一套原价680元,最低卖138元,约为原价的20%;今年3月出版的《中国皇帝大传》,标价1980元,卖200元;《中国古典文学》、《三言二拍》、《鲁迅全集》、《中国通史》、《四库全书》等文史书籍,定价全在千元以上,而被书商们折过折扣后均只剩下了一百多元。

  在一家打着一折甩卖旗号的精装礼品书摊位前,记者随手翻开一套《中国通史》

   书市:精装礼品书打到一折也有的赚

  记:这套书怎么卖?

  摊主:原价1570元,打完折120元。

  记:为什么这么便宜?是不是盗版?

  摊主:是不是盗版,你看质量就知道,我们之所以把价格压得这么低,就是因为书市促销。

  记:你们从出版社拿书多少钱,书卖得这么便宜,你们还能赚多少钱?

  摊主:我们本来就是出版社下属的书店,可以直接从社里拿书,打完折一套书大概能赚20到30元左右。

  记:那么,是不是说这套书的成本还不到100元?

  摊主:差不多,一般《四库全书》、《中国古典文学》之类以文字为主的精装书成本差不多都是这个价,《中国山水画》大全之类以图片为主的(精装书)成本要高一些,因为是彩色印刷。

  根据《中国通史》标注的出版社名称,10月16日,记者来到了中国档案出版社

   出版社:一折以下仍未跌破极限,出版社还是有利可图

  记者采访了《中国通史》的责任编辑,中国档案出版社的某先生。

  问:您当初组编这套书的初衷是什么?

  答:我是学历史的,希望编一套有新意的历史读物,所以在书中增加了一些图片来增添新鲜感。当然也希望这套书能挣钱了。

  问:在编这套书前做过市场预测吗?

  答:做过,我请一些朋友做了市场调查,大家感觉这套书能挣钱。

  问:实际情况如何呢?

  答:实际上这套书我们也挣钱了。

  问:定价一千多元的书卖一百多元也能挣钱吗?

  答:是这样,书籍作为一种商品的性质正在改变。它以前是一种长期消费品,一套书卖了很多年,只要其中的内容没有过时,就还可以卖;而现在书籍正逐步转变成短期消费品,在国外许多书籍卖两个月后就会被替换,我们一套新书上架的时间也在逐渐缩短,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短时期内赢利。我这套书是去年出版的,举个例子,如果我出版这套书花费了20万元,一年间我已经收入了30万元,那么不管我剩下的书卖得多便宜,我也是挣钱的。

  问:在印数不多的情况下很快赢利,那每本书的收益岂不是很可观?书籍的价格是由新闻出版署规定吗?

  答:新闻出版署管理价格一般是划定一个范围。不过现在除了对教材类图书的价格管理较严格以外,对其他图书的价格相对放开,由市场调节。至于我们每本书的收益,就不方便透露了。

  问:你们这套书属于礼品书吧?礼品书的价格是不是都有点虚高?

  答:是礼品书。礼品书的价格相对较高,也是它的性质决定的。

  问:能具体谈一下吗?

  答:就像月饼是食品同时也是礼品一样,书籍也具有礼品的功用。礼品书一般内容高雅,装帧精美,价格较高。一些单位和个人将书作为礼品送出,既拿得出手,同时也不失文雅,所以礼品书的存在还是有一定的市场需要的。

  问:对于书市上书价与标价相差过于悬殊,您认为还有什么其他原因?

  答:除了上面提到的,过期库存积压书的处理也是一种可能。还有就是一些现在市场不够规范的产物,例如有的小印刷厂,虚报印数,自己私下留一部分书直接出售等等。

  因为种种原因,记者未能对印刷《中国通史》的文浩印刷厂进行采访,但为了解有关印刷成本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世纪印刷厂生产部王先生

   印刷厂:盗用图书原版,私自印刷获利惊人

  问:图书的印刷成本究竟有多少?

  答:按目前的行情,图书的直接印制成本应该占书价的25%左右。这包括纸张、排版、照排、装订、印刷等费用。其中纸张成本最贵,占生产成本的一半。这方面支出受纸张市场价格的波动影响较大。就现在来说,一般图书平均每个印张的印制成本为1元,封底、封面印制成本较高,虽然只有两页,但是要按一个印张计算,插页同理。当然,有的图书选用的纸张档次很高,每个印张的印制成本会进一步增高。需要说明的是,印数越大,书价中图书成本所占的比例就会越低。图书在印到5万册至10万册之间时,比例降低得最为明显,印数每增加1万册,成本就会降低不少,当印数达到10万册时,平均每本书的成本比例就能降低5到8个百分点。十几年前每本书最少都印五六万册,一般都有十几万册,但现在相当一部分书印数却只有几千册。

  问:一般印刷厂的利润有多少?

  答:印刷厂是出版所有环节中利润率最低的。因为它一旦虚高印刷价格,出版社就不在这儿印了,现在印刷厂的日子很不好过,中国的印刷厂目前80%开工不足,50%半停产,20%的印刷厂无米下锅。日子好过的印刷厂利润率也只有5%左右。

  问:除此以外,印刷厂还有没有别的赚钱途径?

  答:除了正常的利润,印刷厂较为合理的途径是赚取出版社的加印费。出版社印一种图书时,一般都在同一家印刷厂。由于机器损耗,每次印刷都要有33‰的加印量,这样再版时印刷厂就可以将加印的数目充到印量中。应该说这部分利润是相当有限的。除此之外,有的印刷厂利用手里掌握的图书版样背着出版社偷着印书,出版社印1万册,他至少加印10万,再以定价25%-28%卖给书商。在法律上这属于侵权行为,但从质量上这部分书与正版毫无二致。由于没有版税、管理费用以及编辑费用等其他负担,印刷厂在这方面的获利十分惊人。

  印刷成品返回出版社,由出版社批发给图书批发商,记者再次赶往北京市最大的图书批发市场——北京金台路图书批发市场,市场的三楼全部是卖精装礼品书的摊位,记者信步在三楼转了一转,一位摊主马上向记者兜售图书

   金台路图书批发城:按打折后的价格买书,但可以按原价开发票

  记:这儿有没有档案出版社出的《中国通史》?

  摊主:有。

  记:多少钱?

  摊主:原价1570元,打完折200元。我这儿的精装礼品图书都挺便宜,一般都两折、三折。要买还能便宜。

  记:我刚从书市回来,那儿才卖120元。

  摊主:你给单位买,还是个人买?

  记:单位。有什么不一样吗?

  摊主:你要是自己买,120元这个价我也能给,要是单位买就200元,然后我按原价开发票,要走支票的话还可以把多余的钱返给你。比如一套《中国通史》我卖你200元,给你开发票原价1570元,就等于返还你1370元。这就是高定价,大折扣。

  记:这种书平时谁买?

  摊主:这类书个人该买的也都买了,剩下的就是单位用公款买来做装饰或当礼品送人的,销量不大,平时我们也不多进。

  记:卖得这么便宜,你们还能赚钱吗?

  摊主:现在的书没有按原价的,折扣高的卖不动。过去来买书的都开发票,现在都是个人掏腰包,买书都砍价,打折也是迎合读者心理。这套《中国通史》实际进价只有100元,因此卖到120元,我还是有赚头,即便是进价销售,一分钱不赚,从批发商手中还可拿到8%的回扣。过去书市一天能卖1万多元,今年一天只卖四五千元,一半都不到。拿工具书、史书来说,本来就定价高,再打折扣也算是价格较高的,一天能卖上一套就不错了。文史类、科教类的大部头书籍本来折扣就不大,但既然是“折扣书籍”,自然也得打个七八折,这些亏损部分由那些过时期刊的利润来弥补,平均起来利润就低了。

  记:现在有很多3元的书和5元的书,是不是都是盗版?

  摊主:不一定,有的书火上几个星期,连本带利早回来了,剩余的书留着占地方,就一甩了事。图书可不是商品房,商品房每积压一年,其成本还会上升10%,而书籍由于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积压超过两年的书基本上是废纸一堆。

   国营书店:不搞全场全品种打折销售

  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几家新华书店和一些“二渠道”书店,除了特价书店,较少能享受到打折优惠。北京一家大书店标价40800元、15000元、9800元不等的精品书,都不打折。这样的价钱合理吗?国家规定的合法批零差价仅仅为15%!也就是说,现行的批零差价为合法批零差价的300%-400%!

  位于海淀图书城的国林风图书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该中心的进书成本平均在6.6折左右。北京的7家民营书店如风入松、国林风、万圣等,曾于今年初签订了《图书零售商公约》,规定凡签字的书店都要实行价格自律,不搞全场全品种打折销售。但这个“公约”在打折风潮中已经显得十分无力。

  某书店的王经理强调,全国的书市上确实有不少摊点以两三折的价格售书,除部分是为保本、打折销售的库存积压书外,更多的是“一些不守行规的人急功近利,有赚就抛”的书,如成套图书、精装礼品书以及部分畅销书,这些书的价格原本定得就偏高,水分很大,因此两三折抛售还是有赚头。

  至于为什么没有打折,王经理解释说,由于各区新华书店是直接从新华书店总店批书,进价成本已经很高,加上书店的管理费用相对较高,所以图书对于国营书店来说已经不是暴利商品,所以国营书店目前还没有走上打折的路。

  -文/祖薇张旭

  摘自:北京青年报

  

声明:本版文章之版权属于原作者及原刊载媒体,如转载请与原刊载媒体联系,谢谢合作.




网络热点网络热点>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财经|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华人世界| 台湾频道|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