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财经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华人世界 台湾频道 供稿服务



首页>>军事天地军事天地>>新闻报道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打捞之后

2001年10月16日 09:48

  10月9日,在荷兰两家打捞公司的协助下,经过15个小时的紧张工作,去年8月12日在巴伦支海沉没的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被顺利打捞出海面。10月11日拖着库尔斯克号的“巨人4号”拖船进入摩尔曼斯克附近的罗斯利亚科港口。至此,尽管由于天气的原因,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工作比原定计划推迟了近一个月才完成,但是这个史无前例的核潜艇打捞工作毕竟是顺利完成。但是严格说来,打捞工作并没有全部结束,许多工作还在后头。那么,在库艇打捞之后究竟还有哪些工作要做呢?

  拖进船坞还得等海水涨潮

  按照计划,在“巨人4号”拖船进入港口之后,要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底部安装上特别制作的浮筒,然后乘海水涨潮时机将其与拖船分离,随潮水进入一个有水的船坞。然而这些特制的浮筒并没有按计划于10月12日前安装好,而且技术人员还要对复杂的操作技术做进一步的检验,因此,俄罗斯北方舰队的发言人宣布,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下周才能进入船坞,比原定计划推迟一周。

  聘请专业人员搬运尸体

  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进入船坞之后,首先要把船坞中的海水排干,然后救援人员进入残骸之内,搜寻并搬出遇难海员的尸体。事故发生时,总共有118人遇难,但专家估计在残骸中最多能发现40具左右的尸体。他们估计,事故发生时的爆炸威力如此之大,大部分遇难者的尸体可能被抛到海里。人们认为,也许能发现包括留下纸条的两个军官在内的23具尸体,因为在爆炸后他们还没有死亡,而是被封闭在潜艇中,最后可能因窒息死亡。在去年,潜水人员已经打捞出4具尸体。

  不过搜寻搬运尸体的工作并不容易,需要专门受过这方面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其中所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心理压力,因为场面一定是惨不忍睹,一般人难以承受。一名专门从事海上救援的专家说,“虽然我们经常打捞死伤人员,但也不一定能承受住这里的场面。”

  拆除2个核反应堆和22枚鱼雷

  搬完尸体之后,就要拆除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的两个各为190兆瓦的核反应堆和22枚鱼雷了。这也是颇为棘手的工作。首先人们担心放射性泄漏。虽然在打捞和拖运过程中,一直没有发现有放射性泄漏的现象,但是这种危险至少在理论上依然存在,不能不小心。其次,还要防止鱼雷爆炸。鱼雷已经在海水中浸泡了一年多的时间,设备器件有何等变化还不得而知,而且能否完整拆除鱼雷也是未卜之秋。俄罗斯专家表示,如果不能整体拆除,就要考虑将其切割,分段拆除。专家估计,拆除核反应堆和鱼雷的工作要持续一年时间。

  明年夏天打捞库艇艇首

  现在说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完全被打捞出来,并不准确。实际上,在打捞之前,潜水员已经把其船首和第一隔舱切断,用26根又粗又大的钢索将其船首外的大部分船身打捞出来,而船首还留在海底深处。由于天气原因,俄罗斯方面计划明年夏天将船首打捞出来。由于船首那里没有核反应堆和鱼雷,打捞工作要容易得多。

  揭开事故发生之谜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故的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现在,人们可以根据其残骸进一步地分析事故原因,从而判断它究竟是与别的船只碰撞还是鱼雷事故导致沉没,从而揭开这一谜团。但是一些专家认为,能够提供事故原因线索的是已经严重毁坏的船首,而不是现在被打捞出来的船身。

  无论如何,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被成功打捞出来是一件令人庆幸的大事。因为这不仅使一些遇难人的遗骨在故土安葬,而且更重要的是排除了它的核反应堆最终泄漏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摘自:北京晚报

  

声明:本版文章之版权属于原作者及原刊载媒体,如转载请与原刊载媒体联系,谢谢合作.




军事天地军事天地>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财经|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华人世界| 台湾频道|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