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大观 | 中新图片 | 中新财经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华人世界 | 台湾频道 | 供稿服务 |
|
与时俱进 惠泽全球--华商:世界经济的助推器 2001年09月15日 08:33 中新社北京九月十四日电题:与时俱进惠泽全球--华商:世界经济的助推器(现实篇) 中新社记者王永志 历史像一条大河,今天总是连着昨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繁荣和东南亚各国民族经济的加速发展,海外华商和港澳、台湾商家也取得长足的进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东南亚华商逐步适应了本国民族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际分工的特点,实现了由原先“中介商”型向“资金技术引进”型转化,一大批新兴的华人工业企业和农工贸企业集团也应运而生。如郭丰枫家族、郭鹤年家族、李莱生家族、林绍良家族、谢易初家族等便是此中的代表。他们在加入所在国国籍后,把自己的商业活动纳入当地的发展蓝图中,同时又同当地国有资本和原住民资本联手,形成跨国资本,促进了该国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当然,他们的企业也变得更为茁壮强力,成为国际巨无霸俱乐部的成员。 有利可图永远是商家投资的指南。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资本总是选择垂直分工式的最佳投资,以动员地主国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使自己获得国际市场最佳的竞争力。二十多年前,中国推开国门,去延揽八面来风,独具匠心的海外和港澳、台湾商家立刻认为投资中国大陆此其时矣。当然,他们更多的是看中这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一片尚未开垦的土地,以及丰厚的回报,从而抢滩,弄潮其中。 这种“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的模式,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有利,而且对投资者自身发展有利,同时对投资者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利。正是那互补互益的经贸格局,是那越走越远的“钱”途,令越来越多的海外华商欲罢不能,令他们同来自世界“巨无霸”同台竞争。 有必要指出的是,华商投资中国有“地缘、血缘、亲缘、语缘和俗缘”的方便之处,但经济利益业已成为投资最为关键的考量。君不见,曾写作《亚洲的海外华人商业网络》的迈可·别克门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坚尼·罗杰士烧鸡连锁店的招牌菜是炭烧烤鸡和蜜糖(火旁加局)豆,地道的美国风味,但罗杰士同样并不拥有这家以他命名、在世界各地差不多有二百家分店的连锁店,马来西亚的陈志远才是。 作者续称,在澳洲,同样某些名牌实际上非本地人所有,而是东南亚人士,是华人。换言之,哪里有利可图,哪里就有华商的营寨,而不计较那里是他乡故乡。 华商的与时俱进,还表现在于他们对高科技的敏感和投入。进入二十世纪后期,部分华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转到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一些华商大多从商业经营和制造加工业起家,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实现多元化经营,仍较偏重于加工制造业、流通业、银行业和不动产业,行业及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较低。不过,他们的子女多就读欧美名校,学到科技知识,结合金融资本,向高科技领域扩展。 美国华人是高科技的先行者。从美国的王安到王嘉廉,以及创办雅虎的杨致远等等,他们都曾经辉煌或者继续辉煌着,尽管经历着此中血腥的厮杀。 像这种高科技的大出击,在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都有活生生的范例。经叔平在一次报告中说,在美国硅谷的七千多家企业中,华人创办的企业不下于五百家。最近,硅谷的《圣荷西信使报》公布二00一年评选出的硅谷公司一百五十强,其中有十多家华人企业榜上有名。华人企业旭电公司更是成为硅谷第四大公司。 澳大利亚墨尔本新金山集团主席孙浩良认为,澳洲华商的结构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以餐饮业、杂货业和制衣业为主体的近代商业体系;以律师、医师、会计师、工程师、移民代理、旅行社和语言学校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以国际贸易和数码科技为特征的全球化经济体系。 实际上,澳大利亚华商的这一变化,恰好是全球商业制度蜕变过程的一个缩影,也是全球华商与时俱进的一个剪影。而在这一进程中,华商对于自家事业、当地社会和国际经济均作出独特而实际的推进。(完) |
|||
|
新闻大观| | 中新图片| | 中新财经|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华人世界| | 台湾频道| | 供稿服务| | 联系我们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