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财经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华人世界 台湾频道 供稿服务



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新闻报道

城里打工田地搁荒 荒弃的家园呼唤户籍改革

2001年09月05日 10:10

  中新网北京9月5日消息:从8月1日起,石家庄市首次拉开省会城市户籍改革大幕,随后,宁波市取消对进城落户指标的限制,全国范围内的户籍改革似乎势不可挡。

  今天出版的《中国青年报》刊登署名“王得红”的文章指出,许多“农民”纷纷离开土地进城打工,但由于僵硬的户籍制度,致使大量的田地荒芜,荒弃的家园呼唤户籍改革。

  作者在文章中说,我在城市已经生活了8年,每天我像所有市民一样上班下班。但我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的户口尚在农村,因此我从不敢在别人面前称“我们市”。

  对城市而言,毫无疑义我是外地人,而更让人感到愤愤不平的还是:我老家的几块自留地尽管一直在抛荒,每年的农业税、村提留和一切其他的收费,却要一分不少地上缴!

  我曾为此找到村领导,要求把自留地退还村里,缘由是我人在外无法耕种。不料领导抛给我一个大大的问号:都像你这样,谁还种田?问得我哑口无言。

  文章说,城市工人下岗,国家还给予基本的生活保障,再就业更是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照顾。而我们这些农民想不要田地(种田实在很难维持生活),不会给任何人带来负担,只希望一身轻松地去奔生活,却愣是不行!我们在城市受着各种歧视,做着付出要比城里人多得多收入却少得多的工作,还要负担起村里那块不愿耕种荒弃着的田地的税费。这令我大为不满。

  但深想想,又感到村领导或许并未错,他们也无“政策”可依。关键是我们这些人虽说在城市打工多年,并不能算扎了根,户籍还在农村,他们也不能随便断了我们的“后路”呀。然而这种做法却带来一系列问题。

  现在村里不愿种田的村民越来越多,都恨不得削尖脑袋往城里钻,很多人更是全家出动。他们的田地便丢在家里多半抛荒着,那些在家种田的村民想种也不敢去种,因为种了就得替人家缴税费。现在种田成本高,各种摊派又多,再缴上各种税费,就无钱可赚了,不如不种,以致原本田地就少的村里抛荒的田地反而成片成片的。

  有的外出务工的村民会私下作交易,把田低价转给他人耕种,一年随便给点口粮即可,这些人多数有老人在家;有的则干脆把田地无偿送给他人耕种。这样,外出务工的村民就背起了包袱,一边在城市出卖廉价的劳力,一边却要担负起家里自留地不菲的税费。

  因此,现在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抱着“混一天算一天就是不回去”的心态,因为一回去,村里就会跟他们算账,多年积欠的税费已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当然也有少数在外混“发”了的,回去建房或迁户口等,村里则抓住机会将他们所欠的税费一结到底。但绝大多数村民常年在外“定居”,没有特殊情况,谁也不会轻易回家,家里的田地自然随它荒弃着。村里也只得把这些人家的“账”一年又一年地挂着,待其回来结算。

  这样一来,村里的财政收入就大开了缺口,少去很多。为了确保收支平衡,村里便会想“办法”,作一些不必要的摊派,使得在家种田的农民的负担更加重了,也让他们产生不愿种田的情绪。这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农民都不愿种田,田地荒芜越来越厉害。农民的负担不断加重,大家都往城里跑,城里的工作也愈发难找。在城市难以安身,又不愿回家种田,这成了许多进城的农民工心态的一种写照。

  文章说,数年前作家梁晓声写过一篇小说《荒弃的家园》,反映因为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大片田地荒弃的现状。可以说数年过去,这样的问题在农村已经愈发普遍和严重了,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不难看出,解决目前农村存在的土地荒弃等问题,就要实现农村的土地分流,使土地得到有效利用,而进行户籍改革无疑是实现土地分流的必要前提。给那些在城市长期“定居”的农民工一个户口,村里便可收回他们的自留地,收回的田地重新分给农民,或由村里承包给他人联合种植或是发展副业,无论如何都是有利于农村经济良性发展的。

  好在,近来关于户籍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从8月1日起,石家庄市首次拉开省会城市户籍改革大幕;随后,宁波市取消对进城落户指标的限制;北京日前也规定对外地人才“进京”不再有户口限制。这让人看到了希望。可以说,户籍改革,不仅是成千上万进城的农民工对公平参与社会竞争的渴望,更是他们对荒弃的家园真切的呼唤。(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得红)




新闻大观>>国内新闻>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财经|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华人世界| 台湾频道|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