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大观 | 中新图片 | 中新财经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华人世界 | 台湾频道 | 供稿服务 |
|
联合早报:台湾总不能既要赶船,又怕湿脚 2001年09月04日 09:40 本文系完全转载,仅供参考 在经发会达致共识之后,台湾的戒急用忍经贸政策已告松绑,改以提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方针。陈水扁政府这次决定改弦更张,就客观条件而言,可说是形势所逼,因为台湾的经济越来越低迷,经济开倒车,失业率创下历年的记录,如果没有一些应变措施,台湾实在难以走出当前的困境。从执政手法来看,这也显示陈水扁能从善如流,有勇气放弃旧政府的包袱,开创一个新局面。 1996年,李登辉在任时提出戒急用忍的经贸政策,其政治动机是远超过经济因素。包括台湾在内的亚洲四小龙地位如日中天,平均的常年经济增长达到7%,失业率只有2%;而大陆正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对资金的需求如饥似渴。当时适发生台海危机,李登辉的如意算盘是想利用台湾的富裕经济对大陆采取围堵政策,阻拦大陆经济的发展势头。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大陆的经济并不因为台湾的杯葛而裹足不前,相反的,各国资金反而纷至沓来,而尽管面对限制,不少台湾企业却绕道他地前往大陆投资,造成台资流往大陆出现明暗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明里大家都要受到戒急用忍政策的规范,私底下却积极争取前往投资。到了这一两年,原来是要让大陆戴上紧箍咒的戒急用忍政策,反而对台湾造成反撞的作用,企业回避政府管制、税赋不均、守法企业失去竞争力等种种弊病丛生,加上美日国家经济走下坡,台湾竟然坐困愁城,在经济上打不开局面。 这些年来,台湾不少开明的学界和企业界人士都指出,戒急用忍政策不取消,台湾经济难以走出困境。我们认为,台湾松绑戒急用忍政策,正是朝向正确方向迈进的一步,如果两岸因此出现经济和政治上的互动关系,这无疑将为两岸经济的繁荣以至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有利的契机。 令人费解的是,当年是戒急用忍政策始作俑者的李登辉,今天依然抱残守缺,指责那些主张和大陆发展经贸关系的人“缺乏自尊心”。发展经贸向来都是出自双边或多边的意愿,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怎可与自尊心扯在一起?李登辉凡事刻意扭曲,无限上纲,足见他仇视大陆心态的一斑。 当然,两岸的经贸问题也不能和政治问题分割开来,如这次台湾松绑戒急用忍政策,大陆方面的反应相当冷淡,新华社只以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回应说,“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可回避。大陆不愿在台湾稍有回心转意时立即积极回应,不外有以下考虑:首先是解铃还要系铃人,大陆宁可继续“听其言,观其行”,静观发展,确定这是陈水扁政府的一项实际行动抑或是一种口号上的改变。 其次,正如当年制定戒急用忍政策一样,今天要松绑也不能和政治问题分割开来,松绑戒急用忍,不能不涉及“三通”问题和“一个中国”的原则,如果台湾连“九二共识”都不愿触及,那幺,松绑戒急用忍就成了单只手掌拍不响的事了。 松绑戒急用忍,是为了台湾的利益着想,台湾总不能既要赶船,又怕湿脚,不能一切都按自己一厢情愿的构思行事。台湾现在既然已跨出了第一步,就应该再有积极的后续行动。就两岸关系而言,如果想要在松绑后看到成效,双方也应该不失时机的建立起互动互信的关系。 新加坡《联合早报》2001年9月4日社论 原题《戒忍自缚》 |
|||
|
新闻大观| | 中新图片| | 中新财经|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华人世界| | 台湾频道| | 供稿服务| | 联系我们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