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大观 | 中新图片 | 中新财经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华人世界 | 台湾频道 | 供稿服务 |
|
申奥特写:从紫禁城午门走向二00八 2001年07月13日 22:49 中新社北京七月十三日电 题:从紫禁城午门走向二00八 ──北京申奥历程纪实 中新社记者 赖海隆 此时此刻,天安门广场数万民众的欢呼声不知是否穿透了紫禁城厚重的午门惊醒了昔日至高无上主人的清梦? 一百多年前,生活在世界上最完整木结构宫殿群的主人,冷漠且无知地拒绝了参加一八九六年雅典奥运会的邀请。 中国从此开始了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恶梦。 在此期间,穷得甚至买不起一根比赛撑杆的中国奥运代表团向奥运会发起了三次惨烈的冲击,每次都铩羽而归。三次冲击不仅未能洗刷“东亚病夫”的耻辱,反而给世人留下了更多的笑柄。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在大半个世纪里只能充当奥运盛典里的一名看客,或是一个行色匆匆的过客。在那些漫长黯然的日子里,中国人的最大奢望是在奥运会里夺取一枚奖牌,而承办一届奥运会在当时看来则是一件比登天还要遥远的事情。 当一九八四年七月二十九日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有一位中国人终于改写了奥运历史。 这位中国人在那一天打最后一发子弹的时候,他重复做了五次举枪瞄准的动作,最后一次举枪击发正中靶心!这一枪使中国人有史以来获得了了第一枚奥运金牌。这枚意义非凡金牌的获得者正是中国男子手枪选手许海峰。 当许海峰在美国洛杉矶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举枪聚精会神地瞄准靶心的时候,中国大地一场规模宏大的改革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许海峰获得中国奥运会历史上首枚金牌的消息像风一样传遍大江南北,国人群情振奋,奔走相告。人们终于吐出了长期积压在心里的郁闷,并从奥运金牌联想到了强国之梦。 也许,中国人浓烈的奥运情结正是在这一时刻深深地植入到每一个人的心里的。 一九九一年,由于经济开放而变得富足的北京向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递交了承办二000年奥运会的申请。萨马兰奇接过申请后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从此开始了一个艰难历程。” 在决定北京申奥命运的一九九三年,中国正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的关键时刻。人们希望通过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把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 “开放的北京迎奥运”,这是八年前北京申奥的口号。 那一年,北京基础产业的增幅达到百分之十一;第三产业比重达到百分之四十六点四,跃居全国首位。 然而,本以为胜券在握的中国人在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三日的晚上却遭遇了失败。那天晚上八点二十五分,“胜利者是悉尼”这句话,令许多中国人悲痛欲绝。 不过,北京没有在受到这样一次重大打击后丧失了信心。七年之后,北京再次站在了申办奥运会的起跑线上。一九九九年四月六日,北京市市长刘淇一行赴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递交了北京承办二00八年奥运会的申请书。 这次,北京又提出了新的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同时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 国际社会惊奇地发现,与七年前相比,北京变得格外自信和从容。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在不久前举行的悉尼奥运会上历史性地获得了二十八枚金牌,并在金牌榜上荣列三甲。 北京的自信自始至终贯穿在《申办报告》里。北京在报告中宣称:即使奥运会今天在北京举办,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各类人员以及观众、游客也都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符合各自需要的饭店下榻。 北京官员们在用英语回答国际奥委会评估团专家的各种问题时显得从容不迫。当来自韩国的专家尹康老问北京是否也会像汉城举办奥运会时对车辆实行单双号控制时,北京交通管理局局长马振川说道:“到时我们已不需要再分单双号,因为那时我们完全有能力处理奥运会所增加的交通流量。” 北京甚至强调申办奥运会不是为了申办而申办。北京奥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长刘淇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说,北京申办奥运会与每一个市民都是密切相关的。北京市投入巨资改善水和空气质量,既是申奥的需要,更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北京的自信与从容显然来源于日益强大的经济基础。 北京的GDP已经从一九九0年的五十四亿美元增长到二000年的三百亿美元,北京的地方财政收入由一九九0年的九亿美元增长到二000年的四十一亿美元。 在最近的八年时间里,北京市城市建设投资达到三千一百九十八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百分之九。同时,随着北京不断向郊区拓展,北京城“长大”了近百平方公里。 当然,北京的自信与从容也来源于中国政府的强力支持。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国务院总理朱(左金右容)基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对北京申奥的坚定支持。 江泽民在二000年九月九日致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一封信中说:“我和我的同事们完全支持北京申办。如能在具有悠久文明并且迅速发展的北京举办二00八年奥运会,无论对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积极意义。” 江泽民在信中说:“我深信北京市在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将作出非凡的努力,一定能办成一届高水平的奥运会。” 朱(左金右容)基在二000年五月八日会见外宾时说:“北京市代表中国申办二00八年奥运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必将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普及。中国政府对这次申办十分重视,全力支持,并将从各个方面为北京的申办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北京的自信更来自国人的全力支持。令人感动的是,中国民众一如既往地支持申奥,其高涨的热情甚至超过了八年前。 吉林人金光振为了支持北京申办二00八年奥运会,在经过八十二天的艰苦跋涉之后,于二00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在北京长城脚下完成了徒步颠球二千零八公里的壮举,并打破了自己在八年前创造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金光振颠球奋力向长城冲刺的同时,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和武汉等六个城市的市民们正在编织一条长达二00八米的黑发辫。据悉,这个发辫因为参与捐发人数最多和发辫编织长度最长而创下新的吉尼斯纪录。 在民众支持申奥的巨大声浪中,我们也听到了台湾同胞的声音。 有消息说,田径女杰纪政在上月五日到台湾的“立法院”发起“立委”签名,支持北京申办二00八年奥运活动,“立委”们踊跃响应,不久就把签名看板签满。 由纪政发起的“北京奥运·炎黄之光,海峡两岸长跑”声援北京申奥活动,于上月十六日在台北市开跑,三十日抵达终点北京,途中不断有热情的民众自发地加入其中,其“血浓于水”的融融亲情令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北京民众的申奥之情自然也是最浓的。据说有位出租司机特别担心北京拿不到主办权。于是,他只要碰到外国客人就谈他的申奥梦。他谈得很特别,也很实际,通常从中国申奥所具有的历史意义讲起,再谈到奥运场馆的建设,最后话题总是落到他所住平房的地理位置上去。其结论是,如果奥运会在北京举办,那么他就能更快地住到更宽敞的房子里去。 出租司机逢老外便谈他的奥运梦想,有一天他的谈话对象碰巧是一位美国记者。美国记者回国后便将司机的奥运梦想登在了报纸上,一时间,这位出租司机成了声名远扬海内外的名人。 出租司机的想法在北京市民当中是极其普遍的,市民们希望北京借助主办奥运会而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同时也使他们的生活质量跃升一个档次。 二00一年二月二日,盖洛普(中国)咨询有限公司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九十四点九的北京市民支持北京申奥。 国际奥委会评估团主席海因·维尔布鲁根先生在结束北京的考察后也说,对北京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发现在大众当中有很多人都支持申奥。 北京的自信与从容征服了国际奥委会考察团,在他们最后完成的五个申奥城市的考察报告中,人们看到了对北京所加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如北京主办二00八年奥运会,“将给中国和奥林匹克运动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 北京漫漫申奥旅程的高潮发生在今年六月二十三日那个初夏的夜晚,那一天是“国际奥林匹克日”。 而在此之前,国际体坛的巨星们走马灯似地对北京的造访,已将北京的申奥气氛烘托得热烈火爆。他们当中有百米飞人卡尔·刘易斯,有乒坛常青树瓦尔德内尔,有拳王霍利菲尔德。在这些国际体坛大腕中,长着一头银色烈焰般头发的唐·金最为引人注目,这位国际拳坛第一经纪人常常会出人意料地背诵大段的毛主席语录,并突然向众人发问:“北京申奥准备好了吗?” 不过,六月二十三日晚上的气氛则完全不同,北京少了几分浮燥,多了几分沉静;少了几分鲁莽,多了几分优雅。 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在紫禁城午门联袂演出,“今夜无人入睡”的美妙歌声令在场的三万多观众深深陶醉其中。在这一时刻里,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奔放与深沉,在昔日皇家禁苑里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是的,在这一时刻,它们不是碰撞,而是融合。而这不也正是奥林匹克运动所苦苦追寻的最高境界吗? |
|||
|
新闻大观| | 中新图片| | 中新财经|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华人世界| | 台湾频道| | 供稿服务| | 联系我们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