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
|
新思想新观念:“国际周”带来的不仅仅是机会 2001年5月10日 08:36 中新网北京5月9日消息:新论点交融、新理念碰撞、新思维传播……即将开幕的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将以更大的规模、更高的科技含量、更广泛的国际参与、更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世界各地的目光,让北京人再一次深刻地感受高新技术的无穷魅力。 “国际周”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盛会,至今已成功地举办了三届,从第四届起同时启用“中国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的名称。 据第四届“国际周”组委会介绍,“国际周”充分展示了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为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进入市场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多领域推动了技术交易、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有关资料显示,前三届“国际周”仅在会上签约的中外合资合作项目就接近百亿美元,还有不少参展参会企业通过“国际周”结交了客户,取得了会后交易与合作的后续成果。 被称为第三届“国际周”最大赢家的北京经济开发区,共签约17个项目,目前已开工生产的项目2个,正在建设和近期将动工建设的项目12个,落实率为82%。其中最大的签约星网(国际)工业园入区项目,签约仅2个月就先期租用开发区的厂房开始产品生产,现已建成了8条生产线,其后配套厂商纷纷进入开发区。目前,已有芬兰、日本、瑞典等国家的10多家手机生产配套企业入区扎根。 然而,“国际周”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投资与合作机会。尽管“国际周”取得的经济成果超出了组织者的预期,但是仍不足以评价“国际周”的实际意义和影响。每届“国际周”,都吸引了大批中外一流的专家、学者、投资家、企业家等参加,他们不仅带来了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资金、技术和项目,也带来了当今世界各个领域的新论点、新理念、新思维,其作用远远超过了“国际周”所吸引的项目投资。 以汇聚新思想、新观念、具有前瞻性、导向性为特征的“国际周”高层论坛,是历届“国际周”中最精彩也是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论坛的所有主题不仅是国内关注的焦点,同样也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高新技术与融资、网络经济、高新技术与科技保险、地球空间信息技术、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中国家与世贸组织、知识产权、21世纪科学发展趋势、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高科技面临的挑战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外资本与中国高科技实现对接、金融电子商务、国际环境保护、宽带多媒体技术革命与应用……这些当今世界高科技领域和经济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人们提供一个沟通信息、拓宽视野、交流思想的巨大舞台。 “国际周”不仅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也更加深了人们对高新技术的认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生物医药、能够上网的冰箱、智能化的机器人、电子钱包、未来概念的手机、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智能建筑和智能社区技术等国际科技前沿技术竞相登场亮相,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和思路,激发了人们投身高科技的热情,在北京及全国各地引发出持续的“科技热”。前三届“国际周”,2万张最高价卖到2000元人民币的入场门票很快便被抢售一空。短短半个月,第四届“国际周”就订出门票1000多张,有的单位多次提出包专场的申请,有的单位则要求每场都要订票。 “国际周”带给北京和中国的远不止这些。如今,“国际周”已成为中国人认识世界和世界了解北京乃至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从而大大提升了首都北京的国际大都市地位,扩大了北京在世界上的影响。第三届“国际周”结束后,海外留学人员到中关村科技园区咨询的人数比以往成倍增加,落户中关村的海外人才明显增多。目前,世界上一些顶级企业已开始把新世纪战略发展重点转向中国,这将使中国有望成为新世纪全球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 北京市市长刘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际周”对北京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一大型国际交流平台,为我们展示自身形象、加强对外联络提供了多方面契机,为首都经济发展、加速北京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进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对北京经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国有企业改造和城市建设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国际周”还带动了北京的会展经济、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据介绍,第四届“国际周”的规模比上届扩大了四倍,展览面积扩大到10万平方米,科技含量更高,国际参与更广泛,汇集商机更多。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个代表团已报名参展,国内4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积极组团参加。“国际周”期间,将安排25个专题、95场次的高层论坛演讲活动,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部长级权威人士、高新技术领域专家、知名学者在内的400多位中外人士将登台演讲。 北京“国际周”,一个正在打造的世界名牌。人们期待着第四届“国际周”带来更多的技术、资金和项目,带来更多的新信息、新思想、新观念,也从中得到更多的思考和启迪。(新华社记者刘浦泉 李烽) |
|||
|
主编信箱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