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
|
呵护"假日经济":一路走好 抓住商机 2001年4月30日 07:48 中新网北京4月29日消息:"五一"长假脚步已近。在经历了去年"井喷"式的"五一"假日消费和冷清的"十一"假日洗礼后,有关方面一致认为,应把关注点放在开发多种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等内在内容上,让消费者过得休闲、过得舒适,呵护"假日经济"一路走好,才能抓住"假日经济"商机。 新华社报道说,中国消费市场较长时间没有出现新的热点。去年以来,国家实行"五一"、国庆、春节7天长假制度,成为拉动民间积聚的消费能量释放出来的契机,这就是企业、政府部门和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假日经济"。在去年"五一"长假中,各商场的收银机吱吱响个不停,电视新闻充斥着各地旅游景点全线爆满的消息。火热的购物消费,火热的旅游消费,让每个人都真切地感受到"假日经济"的势头和力量。 但是市场风云变幻莫测。去年"国庆"来临之前,各个行业都做了充分准备。管理部门忙着制定规章,铁路、民航、公路忙着加开车辆增加运力,饭店、宾馆尽一切力量腾空客房,各个旅行社订票、订车、订房,忙得不亦乐乎。但预料中的火爆景象并未出现,许多商家都说是"赔本赚吆喝"。 分析去年"五一"、"国庆"两个长假的经验教训,对于搞好就在眼前的"假日经济"有借鉴意义。去年"国庆"的失落正是"五一"留下的后遗症。在"五一"长假时,企业和商家的确很赚了一笔,但居民多有受气的遭遇:没有消遣、只有拥挤,车船上不去、下不来,住不上店、吃不好饭等等。"假日经济"花钱本来图的是享受,反变成了受罪。 "五一"过后应运而生的"假日旅游信息统计预报制度",本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但在"十一"黄金周中却失了灵。看看"饱和预报",想想"五一"的遭遇,人们不免心有余悸。再加上不少商家把"假日经济"当成了"涨价经济",许多人不由得决定,还是留在家里好。原本预计超过6400万人的"十一"黄金周全国大出游,实际出游人数只有5500万人。 调整思维和策略,不辜负假日经济的大好机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有关专家指出,要使"黄金周" "黄金"成色高起来,必须把市场竞争的主流放在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线路组合及客源组织等内容上,形成假日经济的"拳头"产品,而不是靠"涨价"式杀鸡取卵,假日经济才能渐入佳境。旅游景点、旅游企业、商业企业、运输企业等要依靠提供信得过的服务,树立自己的品牌。几次长假期竞争下来,信用好的企业赢得居民的货币选票,信用不好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这就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专家分析指出,除假日旅游和购物外,假日经济有更丰富的内涵,内涵的主要要领是节日长假期的欢乐气氛诱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浪潮。围绕这个意愿,可开发多方面产品,既满足消费者需要,又抓住商机。如引导人们到郊区种菜、引导人们读书充电、丰富文艺产品引导人们赏析等。 我们正处于对假日经济进行调整适应的磨合阶段。在磨合当中,我们只有把根本出发点放在真正为消费者提供完善服务上,维护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才能呵护"假日经济"逐步走上繁荣稳定的轨道。(完) |
|||
|
主编信箱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