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两会访谈:粤港经济对话推陈出新

2001年3月13日 08:45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二日电 题:粤港经济对话推陈出新

  中新社记者 陈建

  “数字广东”方兴未艾,给粤港经济带来了新格局,也提出了新命题。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李沛然认为,粤港传统的“前店后厂”式垂直格局已经悄然没落,高科技为热点的垂直水平复合格局正在迅速崛起。

  这就意味着,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广东地位下降,“后厂”对“前店”的面命耳提时代行将结束,在新兴的经济格局中,依托高科技的粤港两地,经济对话将逐步门当户对。

  近年来,香港提出建设数码港之际,广东省、深圳市的信息产业也如日中天。迄今,深圳已经吸纳了清华、北大、中关村的科技企业落户;广州也成为华南最大的电子产品交易市场。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香港只有一千多平方公里,但是广东“十五”计划,东起汕头,西到江门,数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以信息化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将拔地而起。

  现在的态势是,香港依靠资金和市场优势,依托国际市场;珠江三角洲则依托人才和科技优势,背靠内地市场。粤港两地,既唇齿相依,又分庭抗礼。

  此间不少广东代表认为,粤港经济新对话,首先要求双方采取新思维。

  李沛然认为,高科技之争,关键是人才之争。香港企业应该改变“前店后厂”式的经营思维,重视和利用内地科技人才,兼收并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内地人才也不能“才气逼人”,应充分利用香港的资金、信息和经验,尽量减少创业成本。

  不少广东代表认为,粤港经济新对话,唇齿相依是地理必然;而相互竞争则利于整体质量的提升。只要双方配合得当,那么一衣带水的粤港经济圈,就不但可以成为中国的高科技人才宝库,而且可以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的新基地。

  (完)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滚动新闻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品 |中新电讯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联系我们

新闻标题检索:
主编信箱
中新网广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