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Media999 ad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为老北京“美容”

2001年2月22日 09:30

  中新网北京综合消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令年近九旬的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欣慰不已。

  “必须把后门桥保护下来,元大都的营建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莲花池的保护非常重要,金中都的建设与它有直接关系!”两年前,侯仁之院士的呼吁,得到北京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他被请到了市委讲课,台下的“学生”是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

  两年过去了。后门桥已从过去逼仄拥挤的环境中解放出来,莲花池一改脏乱面貌,成为如诗如画的水上公园。

  不顾年迈,侯仁之坐着轮椅赶来庆祝工程告竣,紧握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的手,激动不已。

  “老北京的航运中断了97年,没想到现在又开通了。”

  北京现存的明清古城是从曾被马可波罗叹为观止的元大都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艺术的最后结晶,被誉为人类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登景山瞰京城,人们无不为古都的壮伟神奇深深折服——青砖灰瓦的四合院里透出层层绿荫,衬托着南北7.8公里长,纵贯正阳门、故宫、鼓楼、钟楼等雄伟建筑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上其它任何城市所无法比拟的辉煌。

  这个城市因水而生,水系相连。莲花池、昆明湖、积水潭、什刹海、护城河、筒子河等城市水系,与北京城的发展息息相关。

  但是清末民国年间,京城水道长期疏于管理,河道遍布淤泥和垃圾。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对河湖水系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整治改造,使河湖面貌大为改观。进入八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的急剧增加,京城水系又出现了新的污染。截至1998年初,北京城市水系80%被污染,河湖淤积厚度达80至120厘米。其中被誉为故宫“项链”的筒子河,沿岸竟有400多处污水入口,淤积物多达9万立方米。

  这个情况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1998年,北京市把水系治理作为恢复古都风貌的重要工作,投资11亿元治理城市中心区水系。经过两年多的治理,长达50公里的京城河湖水系,实现了“水清、岸绿、流畅、通航”的目标。一位北京籍的台湾老人闻讯赶回,乘船从昆明湖徐徐驶向南护城河,感慨万千:“老北京的航运中断了97年,没想到现在又开通了。”

  北京市这几年在文物保护方面投入的力量是前所罕见的。在平安大街的建设中,北海、孙中山逝世纪念地、和敬公主府、段祺瑞执政府旧址等20多项文物点因道路的绕行而得以保留,“平安大街文物平安”成为美谈;最近在广安大街的建设中,纪晓岚故居、开明戏楼等文物也同样因为道路的绕行而保留;圆明园内的违法建筑拆除了,居民迁走了,多年难以解决的历史问题解决了;北京市去年作出计划,投入3亿多元精心修缮全市文物保护单位;被市民广泛关注的东南角楼明城墙的修缮工程也被列入计划……

  这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正在使北京的古都风貌重现辉煌。

  “历史文化遗产不是包袱,而是不可多得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源。”

  保护北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方针。

  早在1949年1月16日,中央军委就给平津前线司令部发出指示,要求在北平的解放中,“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你们对于城区各部分要有精密的调查,要使每一部队的首长完全明了,哪些地方可以攻击,哪些地方不能攻击,绘图立说,人手一份,当作一项纪律去执行。”

  经过多方努力,北平和平解放,古都得到完整保护。

  在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城市规划中,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一项重要内容。北京九十年代修订的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北京古都风貌保护的十项原则,包括保护和发展传统城市中轴线、保持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平面、保护与北京城市沿革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保持棋盘式道路格局、以故宫为中心由内向外分层次控制建筑高度、保护各景点之间及市区遥观西山的城市景观线、保护古树名木等。

  在城市的发展中,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一道世界级的难题,北京市没有把保护与发展简单对立起来,而是力求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

  北京市市长刘淇明确提出,首都的建设与发展必须符合古都风貌保护的要求,要坚定不移地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当建设与保护发生矛盾时,建设必须服从保护。

  他强调,对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历史文化遗产不是包袱,而是不可多得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本身就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新的建筑与文物古迹发生矛盾时,要通过修改设计方案和采取先进技术手段,切实保护好文物古迹,使之与现代建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北京市在城市的更新改造中,对古都风貌的保护进行了积极探索。邻近天坛的龙潭西里是北京市危房较为集中的地区,为使改造后的房屋能够与天坛的风貌协调,市领导多次深入调研,制定了“危改加房改”的政策,在调动市民参与危改积极性的同时,防止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对城市景观造成的破坏,建成后的住宅实现了城市规划的各项要求,尊重了历史环境,并得到居民的欢迎。北京市随即又在金鱼池、天桥等地区继续推广这一经验,在保护与发展的夹缝中,闯出一条新路。

  “在北纬四十度上下的世界各大城市,只有北京是历经三千年而不衰的都城。”

  记者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获悉,一个规模空前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目前正在紧张制定当中,在这一进程中,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规划已经完成。根据这一规划,北京明清古城37%的面积将得到整体保护。

  “这项工作的开展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里程碑,在北京城市建设史上也有重要意义,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具有重大影响。”这是“两院”院士吴良镛、周干峙等专家对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综合评价。

  首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包括皇城、钟鼓楼、大栅栏、南池子等,它们连成一片,形成以传统中轴线为骨架的古城历史精华地段核心保护区域,从而基本体现北京古都保护的整体格局和风貌特色。保护规划提出了保护整体风貌的原则、保护历史真实性和保存历史遗存的原则、推行循序渐进与逐步改善的原则、积极改善基础设施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原则、公众参与的原则。本着这五项原则,北京市开始对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整治进行试点,以探索经验,逐步推开。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保护古城内重要的历史地段。”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对记者说,“历史地段不同于文物古迹,但同样也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保护历史地段是展示城市发展历史和文化特色、反映名城传统风貌的现实可行的做法。这样做可以较少影响旧城改造,减少城市建设中的矛盾。因此,这是我们名城保护的基础和重点。”

  翻开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画卷可以看到,对文物保护范围的扩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已不仅仅满足于保护单体文物建筑、城市街巷格局、园林水系,而是进一步朝着保护历史地段及城市整体风貌方向发展,正适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方圆62平方公里的北京明清古城,在规划面积1040平方公里的市区里,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城市的发展中,越发显现夺目的光彩。“在北纬四十度上下的世界各大城市,只有北京是历经三千年而不衰的都城。古迹之多,胜过罗马;气魄之大,胜过巴黎……” 美国史迪威将军的女儿南希.易史文斯发出这样的感慨。

  人们有理由相信,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北京将永远保持壮丽的古都风貌。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北京,世界也只有一个北京。(据新华网)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滚动新闻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品 |中新电讯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联系我们

新闻标题检索:
主编信箱
Media999 ad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