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Media999 ad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电影节:无需更多喝彩

2000年11月20日 14:17

  中国的影视奖项屈指可数,按说这些奖应是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的结果,应更显其可贵和引人注目,而实际的情形是观众和市场反应平淡,甚至屡屡被专业人士责难。与颁奖晚会上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和喧哗相比,无人喝彩的影视大奖就像一块行将过期的鸡肋,让你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

  长沙金鹰电视节的日子似乎好过一些,毕竟湖南电视的影响要大得多,加之投票声势造得很大,还有“抽奖”的诱惑。所以长沙那几台晚会的票卖得盆满钵满,可见这届金鹰节至少还是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尽管最后闹出了“票数”风波,但在组委会诚恳地道歉之后,大多记者还是对今届金鹰节投了肯定票。

  陆毅和周迅这类新生代的胜出显示了金鹰奖扶植新人、并欲建立影视新秩序的决心,但王志文事件的发生似乎给他们提了个醒:在举办大型活动评奖时还应多个心眼。抛开那些是是非非不谈,长沙金鹰节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在大体上保证选出观众心水的同时,仍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在国内同类活动中绝对是走在了前面。

  电影的境况更不妙。这些年国产电影在内有电视、外有大片、又被各种娱乐搅得支离破碎的困境中苦苦挣扎,每年能叫出声来的也就那么几部,所以榜上有名者大体是“听说”过的,一般只要看过的人越多得奖的可能性就越大——优劣倒尚在其次。不过长春电影节就有照顾本地电影之说,记者们都说:长春电影节电影太旧、明星太少、得奖者太陌生,的确是有点道理的。

  但这次百花奖也出了麻烦,获得骄人票房的《一声叹息》竟然榜上无名,多少有点出人意料。最佳男主角却由貌不惊人的小品演员潘长江夺得,摸着胸口说一句:有几个人看过《明天我爱你》?又有几个人知道郝三多?

  根据记者抵达南宁后的调查和观察,今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组织工作又难以让人满意:号称24小时接待记者,到了上午8点还不见人露面,会务费收得奇高但对记者的招待却十分随意。

  据把第9届金鸡百花节定在南宁办的电影界权威人士称:南宁重视文化艺术,又有商品意识,所以选择南宁。但到目前为止,我们除了发现他们很有“商品意识”,还没有发现他们对操办文艺活动有何特长。仔细想一下,人家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金鸡百花”打一枪换个地方,不雁过拔毛者傻也。不如像金鹰奖一样,找个永远的“婆家”,也好安安心心做点实事了。

  或许,对于影视评奖尤其对群众性评奖来说,如何在如此广阔的受众范围中,找到一个最接近真实情况、最合理的评奖方式,而在操办的过程中又保持一份谦虚平稳的心态,这是个比较有难度需要做出深度探索的问题。但事实上,如今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观众整体对这些“大奖”、或者说对影视这个领域表现出的漠然。也有人说如今是“无奖年代”,大家都心态平和、见多不怪了,谁得奖跟老百姓没关系;但这类奖项需要观众热情参与,需要媒体的扇风点火。

  事实上,观众的冷淡、大奖的“无人喝彩”,首先本质上说明了这些领域在引导文化主流方面的日渐式微甚至失败,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后来产生的莫名结果——或出于追星族缺乏文化思索的狂热、或局限于相对集中的观众群、或选择范围有限,只能“矮子里头拔将军”——不过是失去根本基础后的“副作用”,任何匪夷所思的结果都可能产生,最终陷入一个观众越冷淡越“不可思议”,越离谱观众越冷淡的恶性循环。

  “大奖”自隆重诞生便按部就班进入年复一年的计数,但如今已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当然“大奖”的级别摆着,所以如今的意义与其说它“代表了观众的意愿”,到不如说是“业内人士”评职称、涨工资的“业内”标准更为贴切。当然,造成如此文化状况的原因复杂,也不是哪一个人的努力、一朝一夕就可改观——在观众缺少应有的热情之前,这些大奖也只能在这种尴尬的境地中维持下去了。因此,我们没必要对本届金鸡百花抱太多希望,更没必要喝彩。(自《南方都市报》)

相关专题:金鸡、百花电影节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电讯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Media999 ad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