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
|
中国电影如何走进21世纪——电影节上学者献计献策 2000年11月20日 11:50 中新网南宁11月20日消息:世纪之交的电影,正在数字技术革命与网络浪潮冲击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11月18日举行的金鸡百花电影节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各抒己见。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林晨辉 国家计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家要研究制定21世纪电影发展战略,确定中长期目标和相应政策。电影管理部门应当从过去的事业经营转变为管理机关。在适当的时候,应扩大其他行业的企业及民营企业对电影的准入,鼓励电影的创业。要尽快培育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能力的电影企业,实现发行、放映与制片一体化,综合运用银行、保险,以及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扩大电影的融资渠道。 改变影市的“缺衣少食” 杨玉冰 上海永乐影视集团公司:从全国范围看,电影票房从1995年24亿元,下降至1999年8.5亿元,降幅达60%以上。从上海的情况看,1995年底,上海永乐院线票房总额曾有2,25亿元;而到1999年底,下降至1.15亿元,观众人次下降60%。这同影市的有效供给不足,“缺衣少食”有很大关系。以上海为例,1993年发行新故事片212部,而1999年只有123部新片可供发行,节目数下降42%。近几年来,国产故事片的生产始终在百部左右徘徊,再加上各类进口影片,市场上也只有150部左右的影片可供上映。而上海影市的正常需求,每年至少应该保持350部,才能满足观众的消费需求。因此,中国电影要走出低谷,特别需要具有市场号召力的佳作力作。 电视电影大有作为 张卫平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电视电影是专门为电视制作的“小屏幕”电影。央视电影频道开办至今,已达到年产100部的能力。新世纪的电影是一种综合性的电影。通过电视大力发展电影,繁荣电影,也是一种“电视电影”。发达国家已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事例。如在美国,一部奥斯卡获奖新片《桂河大桥》的电视播映权卖了300万美元的天价;法国电视四台每年播出电影400部,电影业获得上亿美元利润,同样,央视电影频道去年投资4000万元,与各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了18部电影,占去年国产片生产总量的五分之一。可以说,电视电影是中国电影艺术新的增长点,也是中国电影经济新的增长点。 农村影市要立足农民视角 盘剑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本土文化观念比较强烈,对外国影片乃至美国大片兴趣不大。这是一个较难估量的国产片潜在大市场。迄今为止,我们的农村影市还比较萧条,相当多的面向农村的新片,只是编导从个人立场和艺术要求出发,以自己的理解表现农村题材,塑造农民。开拓农村影市,需要具有农民视角,反映农民追求,满足农民需求的影片。 (转自《解放日报》) |
|||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电讯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