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Media999 ad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对中国电影经典之路的探寻

2000年11月20日 11:39

  对中国电影经典之路的探寻,使我们不能不先正视它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在这里,我们探寻将不是着力去研究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以及其它艺术规定,我们希望把握和认识的,是现实主义内涵中“为人生”的胸怀和为时代的战斗精神。

  电影本应是“人学”。而一些一向长于此道的实力派导演,却几乎是在前后不远的时间里,纷纷于此游移和失落,这是耐人寻味的,构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我们以为是在市场的形势和压力下所产生的某种错位的市场意识。

  正是在这种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导演们相继运作着中国的所谓“大片”,张艺谋、冯小刚,一代一代的导演们前赴后继,乃至第六代最擅长拍青春剧的导演们也拍起了反思片;于是导演们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表露着他们对市场的强烈关注,冯小刚的每部新片发布,都会宣称“我的电影票房将会超过……”周晓文说他的导演阐述只有一句话,“最重要的就是好看。”“买票看电影的是观众,所以我还是要对观众负责。”导演们更加关心影片的营销,这也包括从赢得奖项再到赢得市场的策略。在影片的创作实践中,这些影片为了市场和观众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

  如果说“人的失落”对于他们是一种事实的话,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我想他们会说这是为了市场做的不得已的牺牲。还有点悲壮的意味。

  我们曾经把希望寄予在张艺谋、陈凯歌的身上,曾经期待着他们的作品能够逃离商业,但在某种错了位的市场意识下的“人性的失落”,他们终于没有能够逃离商业片的模式,能够有所突破。但也正是在他们反映人性的作品里,才奠定了这些导演们的声誉。可当他们赢得了片商并且重新审视电影市场时,他们的思路却有所改变。

  电影的确需要更直接强烈的商业的因素,比如火爆的场面和一些有悬念的情节。这样的电影很多,如进口大片中的《完美风暴》,《碟中谍》就是纯商业化的娱乐片,这些影片故事情节浅显,又缺少艺术性,但这些却能够在世界电影票房中大有所获。

  我们也不可以把问题的原因全部归之于导演和编剧,我想人们渴望着感动并且也能够被感动,即使是一味地嘲弄人性主题,以及不屑于谈论精神格局的同时,导演们毕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打动人心。

  人们正在呼唤中国电影的大作与力作,虽然中国的电影正遭受着重大的挫折。我们也相信中国的大师们能够以清醒透彻的意识与信念,不论什么时候,终将做得最好。

  (自《生活时报》作者:李皓)

相关专题:金鸡、百花电影节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电讯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Media999 ad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