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Media999 ad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银屏挤满“第三者”“婚外恋”题材引争议

2000年11月15日 08:41

  中新网北京11月15日消息:眼下,内地电影《一声叹息》中演活了李小丹的刘蓓几乎成了“第三者”的“形象代言人”。对此,刘蓓还未等到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又马不停蹄地陷入了另一段更为离谱的“三角恋情”。在二十集都市言情电视连续剧《堆积情感》中,刘蓓因扮演上半部《女人篇》中的安安而再次制造出“情感危机”,只不过这次,她不再跟别人老婆抢老公,而是升级到和自己的妹妹争男友。

  “婚外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虽是现实生活的客观存在,但为道德传统所不容。近期内地有关“婚外恋”、“第三者”题材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牵手》、《难舍真情》、《来来往往》、《口红》刚播完,《没有家园的灵魂》、《危险真情》、《尘缘》、《一生倾情》又接踵而至。观众对此产生争议。

  

对剧情真实性提出质疑

  据说这些题材是当今社会中年男子婚姻和感情问题的敏感话题。也许男主人公陷入难以解脱的两难处境很容易出戏、出感情;也许喜新厌旧表面上潇洒自在实际上又苦又累,风度与尴尬同在,这就使作品有很强的可看性。

  然而,现今社会真有那么多“第三者”、“婚外情”现象存在吗?第三者真是那么心安理得地明知对方有妻子又不准备离婚,却仍然痴迷地狂恋着对方吗?第三者的感情真的都是那么被扭曲得变了形,失了常态,让人难以理喻吗?一些观众提出质疑,表示缺乏一定的可信度。

  

过多过滥就有媚俗之嫌

  第三者、婚外恋现象有其社会存在的真实性,引起一些编导的关注也可以理解。尽管这些片子主题把握还算得当,然而过多过滥就有媚俗之嫌了。

  毋需讳言,“婚外恋”是古今中外文艺作品经常涉及的题材。当代影视作者如能以探索、批判的精神,表现当今“婚外恋”的社会涵义,对匡正世风、促进文明,是有一定益处的。但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对此,观众说,自电视剧《牵手》走红以后,仿佛打开了一只“潘朵拉魔盒”,以至今日荧屏“婚外恋”不断。电视作为市民主要的“休闲伴侣”无疑应当提倡多样化,给人以丰富的精神享受。然而,如果“多样化”变成了情场风波的“单一化”,甚至有些电视剧对“第三者”形象常以含情脉脉的手法加以渲染,就值得深思了。

  

都市言情剧莫走入误区

  都市男女的感情生活丰富多采,并非只有“婚外恋”才是他们的视线焦点。然而近期影视婚外恋似乎成了言情剧的唯一,看多了,就让人感到单调乏味,“主人公”似乎个个都是“情种”,可以不要妻子或丈夫,不要孩子和家庭,只要情人的温柔缠绵……

  言情剧能否得到广大观众的喜欢,要看它是否贴近生活,是否与社会道德准则相一致。“言情”的真谛在于真情、友情和亲情,绝非“婚外情”所能涵盖,对“婚外情”作品,简单地规定不准涉及是不明智的,但也不可津津乐道,而应深刻剖析“婚外情”的社会成因,才能让言情剧走出误区。

  

虽不是主流但勿全否定

  但也有观众认为,“婚外恋”尽管不是当今婚姻现状的主流现象,但影视予以较多关注也无可厚非。从文学艺术的长河看,爱情婚恋是“永恒的题材”。许多传世名著在表现这一题材时,也描写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并不占主流的“婚外恋”,如大家熟悉的《安娜·卡列尼娜》等。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艺术,把爱情题材的聚焦点放在“婚外恋”上,也是有其合理的艺术根据的。今天的观众都已经成熟多了,想必不至于在自己的生活中简单地模仿。当然,“婚外恋”作品也有艺术水平的高低之分,只要荧屏“婚外恋”作品注意自己的思想和艺术倾向,不要误导观众,这样的作品多几部又有何妨?      

  (转自香港《明报》作者:申凡)

相关专题:金鸡、百花电影节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电讯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Media999 ad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