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Media999 ad




新闻大观> 国内新闻>新闻报道

《两岸关系》刊文希望台当局领导人实践“三通”承诺

2000年7月11日 08:20

  中新社北京七月十日电由海协主办的《两岸关系》杂志七月号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台湾当局领导人和一些部门负责人近期的言行,为两岸“三通”谈判设置了新的障碍。文章希望台湾当局领导人真正实践自己在选前对“三通”的承诺,为推动两岸直接“三通”做些实事。

  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问题,最近再次成为世人注目的焦点之一。这篇题为《推动两岸直接‘三通’造福两岸人民》的文章指出,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五月二十日的受权声明中明确传达了这样的信息:祖国大陆方面将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致力于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同时,愿意与台湾方面举行两岸“三通”问题的对话与商谈。

  文章认为,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中共中央领导人多次强调两岸实现直接“三通”的必要性。一九九五年一月三十日,江泽民主席在著名的关于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讲话中指出:“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是两岸经济发展和各项交往的客观需要,也是两岸同胞利益所在,完全应当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两岸实现直接“三通”有利于扩大两岸各项交流,增强两岸经济上的互补互利和共同发展。两岸开辟直达邮路、直达电路,可节省经转费用;两岸直接航行,可以为两岸民众提供安全、经济、便捷的交流运输条件:两岸直接通商,有利于两岸发展和扩大经济互补,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有利于两岸人员往来,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消除隔阂,加深感情,增加共识。

  文章同时也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多年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在不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推动“三通”进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两岸互通邮政、电信方面获得重要进展;两岸海上、空中通航也取得局部进展;自一九八七年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到一九九九年底,到祖国大陆探亲、旅游、交流的台湾同胞达一千六百万人次,两岸间接贸易额超过一千六百亿美元,台商在大陆投资合同金额和实际到位金额分别超过了四百四十亿美元和二百四十亿美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一切正当、合法权益。李登辉出于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分裂目的,不顾台湾民众特别是广大工商业者要求尽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的强烈呼声,设置重重障碍,使两岸“三通”现状处于间接、单向、不平衡的格局。由于民怨,他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应当成为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殷鉴。

  文章着重指出,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在选举前后,向岛内民众承诺“要在年内实现两岸‘三通’”,但在五·二0讲话中“三通”字眼便销声匿迹,六月二十日对媒体谈话中,又无视历史的本来面目,将一九九二年海协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说成是“没有共识的共识”。在这种“没有共识的共识”前提下,他要求“两岸像辜汪会谈一样重启协商大门”,并声称,“如果连这样一步都做不到,说要小三通、大三通,都是缘木求鱼的事”。台湾当局一些部门负责人也辩称,两岸“三通”是手段不是目的,要以“安全”、“对等”、“尊严”为前提,“台湾安全高于一切”。他们或者试图对一个中国原则加以闪躲,或者干脆不承认两会对一个中国原则有共识,这当然为两岸“三通”谈判设置了新的障碍,是不利于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的。

  文章希望台湾当局领导人真正实践自己在选前对“三通”的承诺,明确承诺不搞“两国论”,纠正否认两会一九九二年共识的错误立场,为推动两岸直接“三通”做些实事。(完)

  
发表评论


相关报道:《两岸关系》发表署名文章谈重开对话的诚意

新闻大观> 国内新闻>新闻报道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论坛 |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Media999 ad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