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北京哈氏风筝第四代传人哈亦琦应美国风筝协会之邀,赴美传授风筝技艺。在一个中国风筝展览会上,他看到4只罕见的风筝,有莲花葫芦、香炉鼎、钟馗和双鱼。从材料、骨架扎法、画案设计、彩绘手法,竟与他家祖传技艺酷似,细看右下角,有一行小字:“1903年,中国风筝大师哈长英绘制。”哈氏风筝的第一代应是哈亦琦的曾祖父,叫哈国梁。他原是清末北京的一名泥瓦匠,因冬天活少较有闲暇,又住在当时北京有名的文化街琉璃厂,耳濡目染,便钻研起风筝技艺来。先是买来风筝细细揣磨,继而学扎。由于心灵手巧,具有这方面的天份,制作的风筝小巧玲珑,别有风韵,博得顾客赞许,来购者颇多,因而改行开了风筝铺。到了中年,技术更臻成熟,他的风筝被列为清宫贡品。
哈氏风筝最有成就的是第二代哈长英。他从小酷爱风筝,既有耐心又能钻研,苦苦挖掘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经常流连于颐和园、天坛一带,留心观察亭廊楼榭中的绘画图案,以及自然界飞鸟爬虫的运动姿态,画了大量素描,提高了审美眼光,把一只只普通风筝制作成独具特色的艺术品,既有近看的欣赏美,又具运看的动态美。“琉璃厂小志”曾记:“近数十年,以哈记制售之风筝为最著。”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美国开幕。当时政府农商部在北京挑来挑去,终于选中哈长英的蝴蝶、蜻蜓、仙鹤、花凤四只软翅风筝去参赛,结果获得银质奖。
银质奖并未给哈长英带来什么欢乐。几个月后,农商部通知他去领奖章。他兴致勃勃,特地换了一身新衣服,以为自已为国争了光,政府会隆重欢迎他,招待他,说不定还会有一笔可观的奖赏。谁知到了那里,达官贵人们对他冷若冰霜。他们拿出一只精致的盒子,慢慢打开,把那枚闪光的银质奖章在他面前晃了晃说:“领这东西要交两块大洋的手续费!”哈长英一听惊呆了。他要养活妻子和4个末成年的孩子,平常穷得没米下锅,又到哪里去弄两块大洋呢?一气之下,扭头便退了出来。后在凄风苦雨中死去。
哈氏第三代传人哈魁明继承祖业,造诣亦高,所以才熏陶培养了第四代哈亦琦。哈亦琦在美传授风筝技艺期间,还参加了国际风筝表演比赛,最后获得了这次表演比赛的最高荣誉奖——特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