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酱面是北京人的家常便饭。全部内容分“炸酱、面条、菜码儿”三部份,今分述如下:
炸酱简单说就是“肉炒酱”。分肉丁炸酱、木须(鸡蛋)炸酱。酱要黄豆作的“黄酱”或麦子作的“甜面酱”。如能是名家“天源”、“六必居”等大酱园子的酱就更好了。炸酱最好用好花生油起锅。火要大,冒完黑烟,下葱、姜末、肉丁或肉末、木须,把预先用水调稀的酱同时入锅。经炒匀搅拌,稍炸之后,即可出锅盛入碗中,端上桌去。一碗之中,中间是酱,四周是青油,象江南“响油鳝丝”一样,端上来时“嘟嘟”有声。
酱之外再说面条。炸酱面吃“拉面”,又名“抻面”,俗名“大把条”。要用和的软硬正好的面,在案板上揉,揉到一定程度,拿起两端,在空中一边拉,一边上下悠动。拉长之后,再并起两头,一摇,拧在一起,如此往返数次,再并起来再拉,一变二,二变四……变成无数又韧、又细的面条,捧在开水锅前,把两头捏断,把面下入锅中,放点冷水,再开锅面就熟了。把热面捞入一大盆冷开水中,过水之后,一碗碗盛入碗内,叫作“面坯儿”。明代刘若愚《酌中志》云:“初五日午时……吃蒜过水面。”“过水面”即唐人所说之“冷淘”也。如欢喜吃热面,谓之“锅挑儿”,直接从锅中盛出即可。
面条之外要有“菜码儿”,即不加任何作料之生切黄爪丝、水罗卜丝、水抄绿豆芽等。吃时把炸酱、“菜吗儿”盛在面条上,拌着吃。面又韧、又滑,炸酱又香,菜码儿又鲜、又爽口,真是滋味无穷。
《京兆地理志》云:“炸酱面,京兆各县富家多食,旅行各乡镇,便饭中以此为最便。”正因为其是最普通的家常便饭,所以更值得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