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七月二十三日电 题:知青话剧《荒原与人》折射两代人“精神荒原”
记者 应妮
一部写于一九八五年的知青戏剧《荒原与人》近来被搬上舞台,尽管创作距今达二十年之久,那段岁月距离现在也近半个世纪,但这出戏不仅不显落伍,从中甚至折射出两代人的“精神荒原”。
这部在一九八八年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的作品,讲述了一群年轻垦荒队员的爱情,青春和生命的故事。这其中有被命运捉弄失去贞节却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姑娘细草,有拒绝了被玷污的爱人却用一生在忏悔的男人马兆新,东北汉于大个子在权力的追逐中迷失自我……
整个剧本如同诗一般的格调,剧中人物的对白往往更像是内心独白,这种完全挑战演员和观众的方式,颠覆了传统的表演和观演习惯,形成巨大的挑战。
演员在舞台上的激情澎张,打动观众更感动演员自己。“我们没法完全释放激情,因为要表现那个时代精神上的扭曲,我们的表演既要体现这种心理压抑,又要用动作和台词叙述情节,彩排时简直可以用惨烈来形容”,扮演男一号的演员房斌说。
观众沈先生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看这部戏,确实能把自己带回那段岁月,但是在怀旧之余,我认为整部戏似乎过于关注爱情这一个方面;其实当时我们没有那么浪漫,大家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多挣工分、如何表现好能争取早日返城、以及回城之后自己的何去何从。爱情似乎是奢侈品,在那时候。”
上一代人曾经对人生的困惑,似乎依旧是这一代人所困惑的。以房斌而言,他钟爱他的戏剧舞台,但他现在绝大部分精力却放在拍电视剧上,即使在排练期间,他还在赶拍另一部电视剧。“角色”的转换常常让他感到疲惫,惶惑。
房斌这样解释自己的“回返”:“拍电视剧就是为了挣钱、出名,因为出了名之后别人会看我的戏,更多人关注话剧。我觉得这是一个循环。其实电视剧就是快餐,对我们演员来说,大部分演员是为了挣钱,我也是为了挣钱,我的目的就是希望出名之后能接更好的本子,能靠我的知名度让更多人走进剧场看戏。”
“尽管时代截然不同,但精神上的荒原却是相通的”,导演王晓鹰说,“由困惑、迷茫而追问、寻找;由追问、寻找而挣扎、搏斗;与环境搏斗,与他人搏斗,更与自身搏斗……在这些无休无止的困惑、寻找和搏斗中领悟爱情的意义乃至生命的意义,这是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可能会经历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