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三峡好人》荣获最佳影片金狮奖;刘杰《马背上的法庭》荣获地平线单元最佳电影奖;贾樟柯的记录片《东》获两项欧洲特别奖;张元受封“罗伯特·布莱森奖”!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于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拉下帷幕,也宣告了中国电影在威尼斯上的一次大获全胜。这不仅仅是自张艺谋《一个也不能少》在7年前勇夺“金狮”后,国产电影的再下一城,也是中国第六代导演首次拿下三大影展(威尼斯、柏林和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
贾樟柯:首获三大影展最高奖项的第六代导演
电影节进行了一半才宣告入围竞赛单元的《三峡好人》最终成功拿下“金狮奖”,可谓是本届水城影展最大的意外惊喜。由于只有获奖的入围者才会接到邀请函参加颁奖典礼,贾樟柯表示当坐在颁奖典礼上时,原以为只是记录片《东》会拿奖,但颁奖典礼一直接近尾声还没听到自己的名字,使他也越来越惘然并以为是评委会搞错了,直到最后答案揭晓。在夺下“金狮”后,贾樟柯激动表示自己一下子整个人都跳了起来,并坦陈虽然之前并没有奢望能拿奖,但他和所有工作人员已经为电影奋斗了十几年,一直坚持自己电影的方法和道路,这次得奖使他们更加坚定对电影的理想,所以会坦然而充满自信地迎接奖项。近十年来,第六代导演逐渐走向成熟,在国际和国内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作为第一个拿下三大影展最高奖项的导演,贾樟柯感慨表示年轻导演们一直在面对中国现实,和寻找更新的电影方法,这次获奖不仅是对他也是对所有年轻导演的一个鼓励,并认为他和刘杰导演的得奖,也为正处于市场化进程的中国电影提供多元化的思考角度。另外,本次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在颁奖典礼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三峡好人》是一部非常特别的电影,展现了中国社会和人民的现实状况,人物塑造非常感人,评审团成员很快就达成协议将最佳电影奖颁予这部电影。
刘杰:《马背上的法庭》,主旋律电影成“主潮流”
威尼斯不仅把“金狮”颁给了贾樟柯,还把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大奖颁给了刘杰的处女作《马背上的法庭》,中国电影在水城拿下了两个分量十足的奖项。地平线单元属于威尼斯电影节两个竞赛单元之一。今年入围此单元的华语片就有刘杰的《马背上的法庭》和贾樟柯的《东》,最终则由刘杰摘冠。《马背上的法庭》是刘杰的处女作,他表示自己对社会问题一直非常关注,所以才会拍摄一部有关司法题材的影片,“最主要的是生活的真实感,我们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可能经常会去乡下度假、吃个农家饭,但是我们很少会关心他们的深入状态是什么样,我觉得还是生活真实感最重要。”在谈到男主角李保田时,刘杰大表敬佩,称对方是“只有像他这个级别的演员才能够做到,把他扔到农民的堆里然后捡不出来”。刘杰认为司法改革是中国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题目,所以他打算下一步会继续开拍有关公检法的电影,来一个“司法三步曲”。《马背上的法庭》现正在国内上映,这次得奖可以说是最好的一个宣传方式,威尼斯电影节的肯定,也必让那些对“主旋律”有所排斥的观众增加几分好奇心。
中国导演史无前例风光水城
要说贾樟柯在水城有多风光,还不仅仅是因为一部《三峡好人》,在颁奖典礼前几个小时,电影节非官方奖项率先颁奖,由贾樟柯执导的纪录片《东》获得由意大利纪录片协会和欧洲艺术协会颁发的两项大奖,中国电影在故事片和记录片都获得了威尼斯的肯定。除此外,张元则受封“罗伯特·布莱森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三位导演,不仅是最年轻的获奖者,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荣获此荣誉的中国人,此前获得该奖的是《柏林苍穹下》的德国导演文姆·温德斯和《我要回家》的葡萄牙老导演曼诺德·奥利维拉。近年来华语电影甚少缺席三大影展,但如这般有所“收获”,还要追溯到第五代的张艺谋和陈凯歌的历史了。
中国电影在三大影展的最高荣誉
1988年《红高粱》(导演:张艺谋)获第38届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92年《秋菊打官司》获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和“最佳女演员奖”。
1993年《香魂女》(导演:谢飞)、《喜宴》(导演:中国台湾李安)获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霸王别姬》(导演:陈凯歌)获法国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和国际影评联盟大奖;
1999《一个都不能少》(导演:张艺谋)获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谭争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