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娱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红楼魅影大扫描:越剧电影·邵氏红楼梦·86版

2006年10月16日 14:33

    图为86年版的《红楼梦》剧照 中新社发 鲁谷 摄



 

    资料图:上海越剧院组成鼎盛阵容出演越剧《红楼梦》。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著名作家端木蕻良曾经说过:“我国第一部诉诸视觉的长篇小说,是《红楼梦》。”

  端木的意思是,红楼之前的中国小说,如《三国》《水浒》等,大抵是用来听的。无论是章回的形式,还是写的方法,都适合给说书人做底本。《金瓶梅》对写人情细事有所发展,但标明“词话”,还是说唱文字的继续。唯独《红楼梦》画面感、立体感极强,读之好像置身在全景电影中一般。

  越剧电影:颠倒众生“小红楼”

  “情”与“美”是60年代红楼影像的基本主题,是那个年代的难得之物

  ★ 本刊记者/曹红蓓

  1962年,正值1959~1961三年苦日子刚过,却出现了这么一部耗资70余万元、美仑美奂、集分上下的大片——越剧电影《红楼梦》,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很快,用现在的话讲,影片还在点映的阶段,就接到雪藏令,直到15年后方重见天日,这番周折为影片又平添了神秘色彩。而1978年影片复映时的壮观场景,使它终成两代人心中的银幕传奇。

  放大了的“情”与“美”

  1978年盛夏,在复映的首轮地上海,36家电影院24小时连放。每场快要结束时,影院的后门前门同时打开,观众同时出进,几分钟后下一场就开始。有时候散场因为过于拥堵,满地都是观众遗落的鞋子。

  影片从上海到杭州,再到下辖的县城,一路放映下来,竟有很多人从上海一站站追随至偏远的山沟。很快,越剧电影《红楼梦》旋风一样席卷了全国。在黑龙江的农场,知青们为了看一场《红楼梦》,分成几班轮番赶20里路去放映点。

  为什么观影史上会出现如此罕有的一幕?是什么让这部电影颠倒众生?

  把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舞台越剧《红楼梦》搬上银幕,最初是香港电影人的主意。内地方面则认为影片只能由“自己人”拍摄。最终,越剧电影《红楼梦》,由上影厂和上海越剧二团出人,香港金声影业公司出物联合摄制。因同期开机的还有香港邵氏电影公司乐蒂版的《红楼梦》,就又有个打擂台的意思在里边。

  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影片的胶片、摄影设备、布景材料,甚至演员用的化妆品都是从香港邮寄过来的,室内摆饰的都是博物馆支援的真古董。如此一来,影片场面的华美精良在那个年代的中国内地自是无与伦比。

  影片拍摄时,徐玉兰41岁,王文娟36岁,两位“角儿”艺术上正在巅峰,把一对碧人演得风华绝代。尤其王饰演的黛玉,自然美好,宝光流动又毫不外溢,真正是“玉精神,花模样”。

  “我叫它‘小红楼’,因为它和真正有容乃大的巨作《红楼梦》毕竟不能相提并论,但它微观而精致,煽情而秀美”,生于70年代的越剧电影《红楼梦》研究者胡贞对徐进的剧本也极其推崇,认为它“抓住了一个‘情’字,因此深得原著神韵”;同时,此版词藻之美不亚于昆曲台词,结构之美,已到增一寸则嫌多,减一寸则嫌少的地步。

  空乏年代的“秘密知音”

  在封杀这部戏时,江青曾定性它为“资产阶级的秘密知音”。凡有幸在那个年代跟这个“秘密知音”晤面者,一生都怀着一份红楼情结。这对1974年之后出生的人们来说,是很难想象的事。

  上海籍退休教师周乃萌初次看这个版本的越剧,是在1959年国庆,在永安公司后面的人民大舞台,那年她19岁,正上高三。已熟读原作的她,惊叹于剧中人与书中人的贴切,即把此剧引为心中知己。在后来漫长的隔绝里,周乃萌从来没有放弃过等待。突然有一天,收音机里传来熟悉的唱段,周立即从床上跳起来,口里喊着“快了!快了!”不久,她带着爱人、7岁的女儿和自己的母亲,汇入了壮观的观影人群,和大家一起,在酷热的电影院里痛快地洒泪。

  对很多今天三十四五岁的人来说,他们的“小红楼”情结不亚于父辈。像周乃萌的女儿一样,“小红楼”可能是他们懵懂初开的精神世界中第一件美好的礼物。

  1973年出生的杭州人胡贞回忆,电影还没解禁之前,年历画已经出了不同角度的“宝黛读西厢”,还有印着剧照的饼干桶,这些东西到现在她都好好地收藏着。1979年在杭州,妈妈带着胡贞看了第一场电影版《红楼梦》。此后的一两年中她一共看了7遍。然后她就可以一个人在家唱堂会,从头到尾把所有的角色唱下来,整本地默写台词了。

  幸亏有这一部“小红楼”,给人们补了一个“情”与“美”的念想、一个空乏年代的“秘密知音”。

  胡贞对“小红楼”情结的剧烈发作是在2000年她初到德国留学的时候。2004年回国后虽有缓解,但有时候中央台戏曲频道放的电影片段,她觉着不过瘾,看完还得看全本;最近电视里放86版电视剧,看到焚稿一段,她觉得意境未到,心里憋屈,又去补看了王文娟版的片段。★

  邵氏红楼梦:李翰祥的“幻想中国”

  那样雕栏玉砌、曲廊回绕的中国,只能出现在70年代李翰祥所编制的红楼的梦幻里

  ★ 本刊记者/曹红蓓

  1978年,港台电影界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五部《红楼梦》同时上映!包括《金玉良缘红楼梦》《新红楼梦》《红楼梦断》《红楼春梦》和《红楼春上春》。其中,只有由邵氏公司出品,林青霞、张艾嘉主演,李翰祥导演的《金玉良缘红楼梦》给人留下印象。

  林青霞在这部片里第一次古装、反串。林的宝玉风神俊逸,贵气逼人,但,林青霞并非本片惟一的亮点。次年第15届金马奖上,此片最终荣获的是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奖,及第24届亚洲影展最佳服装及最佳美术设计奖。

  看惯了布景简陋的香港古装剧的人,再看此片犹如做梦。李翰祥镜头下的贾府内闱堪比故宫,古董不是一件两件地摆,而是见缝插针堆满了,十足钟鸣鼎食之家的气象。园子里的飞桥比颐和园里的玉带桥还夸张。大到亭台楼榭,薄纱垂幔,蓝烟的水和翠绿的竹,朱红的桥栏,小到镏金扇子套,手绣丝帕,每一件物事都华丽瑰典,有型有致。

  夏祖辉是当时此片的副导演,李翰祥四十年的朋友和助手。他从没有见过第二个导演对布景道具方面的细节有李翰祥那样的要求:一石一草如假包换,没有一样是塑料的;最小的道具都要求经得起考据推敲;作为古玩字画收藏者,李翰祥戏里看到的书桌和文房四宝多半都是他的个人藏品。

  李翰祥曾在北平艺专师从徐悲鸿。之后由北京到上海,1948年出走香港投入影坛,先在永华后在邵氏片厂,1963年,到台湾创办国联影业公司,1971年事业失败返回邵氏。李的片子里用的是最纯正的国语,拍给那些跟他同样有怀乡心情的人。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胡克说,《金玉良缘红楼梦》诞生的时期,香港传统电影基本走到头,而李也是强弩之末。本来,稗史片、宫闱片、风月片都是李的擅长,但这部红楼戏死守爱情,李的史观用不上;因为走的是雅路线,李在极俗方面的专长又没用上;也并不是第一次女星反串男角,所以几方面无法做到极致。剩下来的,只能是那些华美张扬的场景和服装了。

  在属于李翰祥的时代,香港大部分有能量的人都是从内地过去的。胡克认为那时候香港一个整体的文化根基就是思乡。其实不只是服装道具,为了追求纯正中国味,当时请来给林青霞、张艾嘉她们辅导身段的,竟也是40年代京城“四块玉”之一的白玉薇。

  李翰祥用邵氏的钱堆出来的“中国”没能延续。香港早年做中国古装布景造型的,多半也来自于内地,后来他们年纪大了,没人接续。现在香港的古装戏在这些方面难免粗制滥造。甚至在李翰祥后期,也开始自嘲没人找他拍片,是因为他要的东西太贵。★

  (本文部分资料参考自焦雄屏《映像中国》)

  86版:一入红楼“误”终身

  对于参演的好多人来说,86版的《红楼梦》老留在他们心口上,太疼了

  ★ 本刊记者/曹红蓓 ☆刘芳

  这是红楼影像史上一次最疯狂的尝试。

  售货员、干事、接线员、皮鞋厂工人、中学生……导演王扶林要寻找的不是演员,而是那些二百年前生活在曹雪芹书里的公子小姐们的“转世真身”。他居然成功了。

  一生陷红楼

  “鸳鸯姐姐!”不久前,郑铮进入《我想有个家》剧组的第二天,会计小于冲上来这样叫她。郑铮的心里觉得暖暖的,过去20年了,演过30多部影视剧,在很多人心里她还是那个“鸳鸯姐姐”。

  出演《红楼梦》,无疑是郑铮她们人生中的大事件。有的人甚至为了纪念而改了名字。比如演晴雯的张静林,后来改名叫安雯;演妙玉的姬培杰,改名叫姬玉。

  然而,除了邓婕、郑铮个别演员,对于这个群体的大多数来说,在86版电视剧《红楼梦》之后,在影视圈里,他们集体沉没了。

  角色被定型是一个表面的原因。这在宝、黛说得过去,那么其他人呢?那些戏份并不太多的丫鬟小姐也大都沉没了是什么原因?

  1986年、电视剧、《红楼梦》,关于年代、形式和内容,这三个关键词交杂在一起,带给这些红楼儿女的除了机会,还是一场人生莫大的误会。

  带着80年代特有的理想主义色彩,从一开始,导演王扶林对待这部戏的态度就是极端严肃的,给出寻角的第一标准是“一定要像古代人”。结果主要演员的身高多在1米5几,身材比宝玉还高的郑铮在剧组里感觉自己就像三等残废。很多人的扮相宜古不宜今,单从外型上,这些人在那个年代再难找到适合的现代戏。

  而因为当初要的就是本色,大多数演员的实际性格就像所演的角色,漫长的三年拍摄过后,好多人已经分不清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

  郑铮说,“鸳鸯对我的影响是绝对的,影响了至少十年。”前一段她翻出1996年的剧照,发现时隔10年脸上的神情还是“鸳鸯”样。大概在1996年之后,她下决心背叛自己。一直到1999年,郑铮才有了从艺以来第二个自己喜爱的角色。接下来,又有了《军人机密》里的石鹅、《家有九凤》里的四凤,她真正适合的大青衣类型才逐渐水落石出。

  这部戏充满了古典和理想主义的内容与态度,而托身的形式却是当时最前卫的电视剧。当演员的诱惑,让一群古典气质的男孩女孩们在这条路上一再被耽搁。今天,有人靠到处串戏挣一点辛苦钱,有人挣扎未果只好返回老家重新过起平常的日子。精彩的世界刚向他们打开又关上了。

  古典气质逐渐被时代融化

  这些红楼儿女的真实人生也像一部沉重的大戏。在激烈的社会变动中,他们的古典气质最终融化于时代的主旋律。

  出国的有一拨。“宝钗”张莉、“元春”成梅、“紫鹃”徐丽霞都在国外,“可卿”张蕾戏没演完就出去了,“黛玉”陈晓旭也曾短暂出国。现在剧组有好几个姐妹在加州。原本还有一个叫乐韵的,貌极美艳,本来是凤姐的第一候选,当年为跟一个香港影星去港,执意辞演。后因感情颇不顺意,在港以跳楼告终,年仅25岁。

  下海经商的又是一大堆。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黛玉”陈晓旭,“惜春”胡泽红、“迎春”牟一、“妙玉”姬玉都开了自己的买卖。

  另有一堆人,选择读书考学,上了艺术专业,这些人今天多半还留在演艺圈,勤奋地做着分内的工作。如“迎春”候选金莉莉、“鸳鸯”郑铮、“秋桐”沈璐、“宝玉”欧阳奋强……

  可能是戏里的儿女情长催人熟,红楼儿女大多早婚。不过随着变动年代,他们的婚姻也大多经历了变动。

  褪去星光回归平淡所要经历的内心磨砺固然难测,但相比另一些人,平淡即福。世人只知道欧阳奋强的宝玉,殊不知宝玉曾经还有一位人选,即后来演了贾瑞的马广儒。他的命运与乐韵一样让人嗟叹。

  马广儒原是黄梅戏小生演员,21岁那年被选入红楼剧组后,他不仅以宝玉自居,还入戏地爱上了“黛玉”陈晓旭。在剧组的短暂时光里,他经历了角色落选、爱情失意、父亲去世等打击之后,端起了杯中物。红楼关机后,他曾在几起戏曲电视剧中演过主角,但在生活中始终无法与周围环境相容。

  马广儒的好友陈清贫告诉记者,马曾不止一次地对他感喟:“我最崇尚古代社会,朋友之间能两肋插刀,一介书生敌万千将士。”每每醉倒杯中,他穿上戏服,满口都是所饰角色的对白及唱腔。1995年,32岁的马广儒因酒去世,陪伴他的是生前最爱之物:一部红楼和一只洞箫。

  去年《艺术人生》的一期“红楼梦20年再聚首”节目播出后反响很大。郑铮说,那次聚首其实更多地是为了观众,因为她们在私底下已经不止一次地聚过。第一次在一起,聊的是剧组趣事,第二次还是,第三次还是,像录音机反复播放。“对好多人来说,那红楼老在心口上,太疼了。”★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编辑:张哉麟】
:::相 关 报 道:::
·"红楼梦中人"选秀开始 北京六万多人想进红楼
·女大学生半月不吃饭晕倒街头 只因选秀"林黛玉"
·《红楼十二钗》选拔如火如荼 红学专家心忧红楼
·图:《红楼十二钗》才女选拔培训活动在京启动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