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8日电 金凯利98年曾经出演了一部让人触目惊心的电影《truman show》(楚门的世界),剧中的楚门一举一动都暴露在全球上亿观众的目光下,他所有的生活其实是一部延续了30年的真人秀肥皂剧,那种瓶中蝴蝶般的生活不知道让多少人感到莫大的恐惧。但是在今天生活在摄像头和聚光灯下的日子还会让人望而却步吗?
自从2002年《美国偶像》成功推出到现在,它的中国版仿制品正在不断的掀起一浪又一浪的全民狂欢,但也许最让这些仿制品的鼻祖们叹为观止的还是在中国一个选秀活动所能引起的巨大争议。从《超级女生》到《加油!好男儿》,膜拜与诟病从来都是齐头并进,而社会的所谓主流又在私下偷欢的同时,刻意保持着一种冷漠的批判态度,仿佛认可选秀是一种堕落的表现。那么,选秀在中国人的眼里到底是什么呢?是一个节目、一场闹剧还是一次草根民主的自然爆发?
选秀在中国发展不过区区三两年时间,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成为洪水猛兽本身也是一个奇迹,而选秀遭人诟病的核心是什么呢?
1、虚假欺骗,暗箱操作。
2、丑态百出,对抗大众审美。
3、水平业余,缺乏专业性。
从这几点上不难看出,对于选秀的批判实际上源自于中国人骨子里的精英文化意识和对权威的无条件信任。由士大夫传统和科举制度沿革而来的精英选拔体系虽然已被废除近百年,但是它的影响从未被彻底剔除,这种意识决定了中国人面对选秀首先会想——你何德何能,有没有资格参加选秀;你何德何能,有没有资格组织选秀;你何德何能,有没有资格评判选手。其实没有几个人能明确地回答到底谁有这样的资格,但是电视作为一种不具有太多文化色彩的媒体成了选秀的主战场,那些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人成了选秀的大明星,那些既不是专家也不是教授的人成了掌握选手生杀大权的评委,这在很多人看来无疑是一种蔑视权威、玷污精英文化的做法。选秀被迅速的妖魔化,正是所谓精英阶层和士大夫传统的遗老遗少被民众忽视和淡忘之后发出的最后哀鸣。
正在选秀的热浪和精英的冷漠冰火两重天的时候,北京电视台投资一个亿重拍的《红楼梦》也一脚踏进了选秀的行列,剧中的角色都要通过网络报名和电视选秀这些手段挑选出来,这个决定作出之后的社会反应是可想而知的,已经被男性化的超女和女性化的好男儿搞得全然不知所措的精英们这一次真的出离愤怒了。《红楼梦》在国人心目中的神圣是无可比拟的,倘若这样的一部大戏,也要变成一次全民的狂欢,这是很多人无论如何无法接受的。不管是王文娟、邓婕还是欧阳奋强,这些当年的经典形象都成了一些人面对选秀痛心疾首的催化剂,对于新版红楼梦无比不堪的梦魇简直象掘了自家的祖坟,可是当年这一群让他们奉为经典的演员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当年86版剧组为了找到美女来演红楼梦,成立了很多小分队去全国选美,他们先跑到扬州,因为听说“扬州多美女”,到了那里才知道这是骂人的话,所谓扬州多美女,是因为历史上这地方出了很多有名的妓女。小分队除了每天跑到全国各地去找人,还要拆开成麻袋的自荐信,“黛玉”陈小旭就是靠自荐信被选上的,而当时的“元春”是商店营业员、“迎春”是公社的接线员、“妙玉”是皮鞋厂的工人……这些都是80年代初那个信息与通信不发达、全民娱乐尚未完全觉醒的时代,带有强烈时代特征的“选秀”。那一代的导演和演员应该庆幸,当年他们拆着一封封自荐信的时候,选秀还没有被如此的妖魔化。
红楼选秀是在精英心口撒盐,还是对娱乐大众化的彻底承认?红楼梦是属于老百姓的还是属于红学家的?选秀是否会玷污红楼梦?这些都是无谓思辨的伪问题。试图用士大夫传统维系精英领地、剥夺小民出人头地的机会、贬低寻常百姓草根民主的所有努力,都一次次被证明是徒劳的。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已经讲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选秀不正是对我党群众文艺路线的一次坚定的执行吗?
杨樾/文(作者为著名乐评人,粉丝网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