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导演谭家明拍摄的作品《父子》在北京举行媒体见面会,那英也到场祝贺。那英刚一上台,就主动爆料称自己其实也差点和这部电影有关,“本来说让我演这部戏里的一个妓女,我怎么能出演这个啊?打死我也不能去。”
那英打死不演妓女,欲表现她“一身正气”,正如此,她混淆了生活与艺术的区别。
妓女问题,应该引起所有人的思考,文学、影视艺术正视妓女现实。以“妓女”为题材的电影从来都不寂寞。不仅在好莱坞备受青睐,台湾金马奖、香港金像奖、日本釜山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等也都有妓女题材电影一席之地。
一些明星都沾过“妓女”的光,如梅艳芳扮演的专一深情的妓女如花,不仅让她捧回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荣誉,也奠定了她的电影江湖地位。她在《半生缘》中塑造的过气舞女曼璐的形象也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里程碑。吴君如凭在《金鸡》中演妓女阿金,拿到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刘晓庆年近50时还要抢着出演年方二八的名妓小凤仙。
电影中如此众多的“妓女”形象,表现了艺术家们对“妓女”问题进行的社会、艺术的反思以及探索解决之道的孜孜以求的精神。只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这颗毒瘤对人类的危害,才能对最终铲除毒瘤起到促进作用。
那英打死不演妓女,言外之意,演妓女就是妓女,这只能说明对艺术的无知。也说明艺术与演员之间永远存在的间离关系。 (迟国维)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