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得上是“轰轰烈烈”的上足赛,昨天落下帷幕。短短四五天,申花人似乎一直生活在尴尬之中。
被上海足坛名宿炮轰,在新闻发布会上遭冷遇,球员受重伤,比赛内容乏善可陈……申花的球迷想不通,一次邀请赛,怎么会让申花尴尬至此?
看上足赛时,上海足坛的名宿王后军、方纫秋等人,对申花表现不满。认为“教练水平不够”,认为“没有技术含量”。比赛刚过一半,名宿们就抽身走人……
刊登这则新闻的,是沪上一家体育专业报纸。我一直在想,申花相关人士看到这则新闻后,会是什么反应呢,是勃然大怒、唉声叹气、还是假装没看到?两天过去了,申花阵营没有反应。
就在名宿们拂袖而去后的1个小时,吴金贵在新闻发布会上,对球队表现“感到满意”,并认为申花“有机会击败曼城”。
王后军、方纫秋懂不懂足球,这无须质疑。吴金贵懂不懂足球,这也是无须质疑的。那么,上海滩两代足球教练,为什么对同样的一场比赛,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
这次上足赛,主办方赚了没有?
昨晚得到的消息是,“情况不太好”,主要是票卖得不好。为什么呢?除去其他因素,申花队的吸引力在下降,也是原因之一。赛事组织方负责人说过一句气话:“下一次,索性邀请国家队或国奥队算了。”
在上海比赛,申花是主队,却没有“主队”的感觉。在赛前新闻发布会上,金贵和杜威,备受冷落。在球场,托雷斯、孙继海,是球迷们追逐的热点。除了申花小将杨纯刚受重伤外,申花人似乎没享受过“头条新闻”的待遇。
这是一种申花式的悲哀。有必要问上一句,当年“一战倾城、万人空巷”的申花队,何以沦落至此?除了中国足球整体吸引力在下降,申花俱乐部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也让球迷们心凉。
日本的鹿岛鹿角队,十分重视本次邀请赛。昨天4比3击败曼城队,证明了他们的“诚意”。
可惜,观看4比3这场比赛的球迷,很少。很多球迷,都等到申花与马竞队比赛时,才入场看球。结果,错过了一场精彩的比赛。
上足赛版本的“买椟还珠”,不仅仅发生在球迷身上。
最近几天,马竞留下了“亲民”的印象;曼城依靠孙继海,在上海打开了市场通道;鹿岛鹿角为联赛备战。3支参赛队各取所需,满意而归。唯独一球没进一分没得的申花队,收获最少。
自家搭台,别人唱戏,口口声声“学习、提高”,却又应付差事一般敷衍了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买椟还珠”?(晏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