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报》3月31日刊登社论指出,这次选举,最大的赢家不是马萧或蓝营,而是台湾民众,他们合力把台湾的民主巨轮推出了困陷八年的泥淖。
进一步看,这次政治板块发生如此剧烈的位移,关键力量来自上百万无名的“中间选民”;他们从四面八方走出来,推倒蓝绿高筑的围墙,撕掉族群对立的符咒,将两千三百万人从幽闭的本土洞窟中解放出来。
社论指出,在蓝绿对峙的八年,“中间选民”曾被认为是不存在的人种;陈水扁不久前还声称“台湾没有中间选民”,他在意的只是固守绿色“基本盘”。但这次马萧以两百廿万票大幅胜出,证明中间选民不仅存在,且拥有强大的翻盘能量:他们有能力识破政客的花招,知道如何守住自己的价值,晓得如何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台湾的命运。
台湾的中间选民有多少,就跟如何定义他们一样,仍是值得探索的问题。若把中间选民定义为“会在蓝绿之间移动投票的台湾民众”,那么与2004年的选举相比,这次蓝营的得票数多了一百廿万票,绿营得票则少了近一百万票;由此变化看,中间选民至少在一百一十万人以上。若以民进党2000年与2004年两次选举的最大票数落差看,移动的选民数则更多达一百五十万人。
随着新民众的加入及政治社会气象的变化,中间选民数其实随时都在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不论中间选民数是一百万甚或两百万人,它占总投票人口的比率不超过一成五,也远远小于蓝营或绿营的基本支持者,但它却能对大局产生超乎其自身比重的牵动力量。八年前的第一次政党轮替,如果说是“期待改革”的中间选民所缔造;这次的二次政党轮替,又何尝不是“亟思脱困”的中间选民颠覆了局面。
社论说,过去八年在陈水扁掌权下,台湾政治从两个“政党”的竞争,演变成“民众”蓝绿截然对立的态势,台湾的“民主”其实是逐渐走向退化。第一,台民众“头家”的自主地位丧失,成为帮政党摇旗吶喊的附庸;第二,当政党竞争被转化成颜色竞赛时,“族群主义”的毒素已悄然麻痹了“政党政治”的神经,“民主”完全变质走调。试想:如果政客只要煽动族群情绪即可无往不利,他又何需在乎施政绩效?
所幸,经过八年的灾难与煎熬,终于有越来越多选民看出台湾政治的病态与畸形,从而决心给政客一个严正的教训。这次选举,马萧大胜两百多万票,不仅反映民心对绿营的背弃,也反映民众对民主价值的重新选择。事实上,外省群族仅占人口比率一成三,马英九却能以五成八的高票当选,就是台湾民众共同撕去族群符咒的庄严仪式。自此,大家都是台湾人,所有召唤族群幽灵的政治祭坛都该永远埋入土里。
社论说,操弄族群的民进党输到仅剩南部五县,这和一九九五年“立委”选后国民党陷入“乡村被城市包围”的情况极为相似,失去光环的民进党,最后都沦落到必须仰赖底层的保守农渔人口支撑。但可鄙之处也在于此,这些基本支持者往往是掌权者最忽视的经社劣势地区的选民,他们获得的照料最不足,掌权者却无尽地剥削他们的忠诚。“无米乐”描述的是萧颓的农村,主角昆滨伯却义无反顾地挺谢;农民的辛酸,竟然逆转成为掌权者政治操作的题材,教人五味杂陈。
被中间选民撑开的台湾政治天空,看来如此浩瀚无垠,所有讨论可以重新回到理性思辨,非蓝即绿的两色交锋就退位吧!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