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4日电 台湾《工商时报》去年曾发表《大陆台商一千大》特刊,今年仍将以更详尽的调查和数据,再次推出2006年“大陆台商一千大”。该报今日的一组专题报道归纳了台商的“成功密码”。
据该报报道,去年的台商千大营收合计已逼近1000亿元人民币,比2004年的调查成长超过360%,这样一个相当于台湾2005年“生产毛额”35%的庞大营收,不仅印证了大陆台商的实力持续增加外,也再次印证了两岸经贸关系的密切。
去年台商千大企业,营收成长的有743家,显示有接近75%企业营收规模是有所长进的。更值得瞩目的是,营收成长率翻两番的台商,居然高达103家之多。
在个别企业方面,归纳台商成功模式,具体而微展现出内需化、大型化、集团化、全球化和差异化等五项重大特色。
一,因应当地消费力,大陆经济结构调整,台商朝内需化方向转型。
距离长江边不远的常熟华新丽华特殊钢公司,成立近九年来,一直都是以制造化工、锅炉与造船等产业使用的不锈钢无缝钢管为主。出口包括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还是彼岸无缝不锈钢管外销的第一名。
二,以规模化量产降低成本,电子业大型化,强者恒强。
从2005年的台商千大的表现来看,内销型台资企业展现的经营爆发力,并未掩盖台商最拿手的出口代工产业。就以蝉联多年彼岸出口第一宝座的鸿富锦精密(鸿海)来说,挟上下游产业整合成功,还有成本控制精准的优势,这家以各类计算机组装、零组件生产为主业务的台商公司,营收还要比2004年成长了75.42%,继续独占鳌头。
三,美丽的市场同时也是杀戮战场,集团化大军团作战成为必要手段。
就以布局较晚,但却有后发先至之势的台塑集团来看,进入2005千大的子公司共有16家,2006千大则有19家进榜。生产聚氯乙烯的台塑工业宁波,一出手就让大陆石化业“惊艳”,以工程塑料产品为主的台化宁波,同样展现了台塑关系企业布局两岸的强大竞争力。同样是首度上榜的台塑重工宁波、台塑热电宁波,让台塑集团在2005年的台商千大当中,地位更形重要。
四,全球化的战略布局,大陆的产能成为企业站稳全球产业链的支柱。
曾任苏州友达光电总经理的彭双浪认为,就像是许多台资企业曾在马来西亚、泰国经营一般,这些台湾上市公司大举投资大陆,追求的只是全球化过程中,企业的最大利益而已。
目前已是友达总公司副总经理的彭双浪,除了苏州的经历外,还曾在马来西亚明基厂历练多年;在外国绕了一圈后,彭双浪认为,前进大陆不论内外销,对台商而言,肯定是条不归路,因为彼岸的布局,绝对是全球化棋局中最重要的一步。
五、黑马企业靠品牌、二级市场的差异化定位,异军突起脱颖而出。
由诚洲集团投资,设厂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和谦电子,这次在台商千大中也算是匹黑马,名次由410上升261。大草原上的这家台资电子业,从事的是最时髦的LCD显示器组装,地处偏僻,不过合谦电子业绩表现却一点也不含糊;该公司总经理曹荣峰认为,呼和浩特除了人工、土地成本低廉外,更重要的是当地政府全力配合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