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政治人物的言论固然不能全信,但仍是判断其未来取向的重要观察点。那么,从3月22日胜选到4月1日会见陈水扁的十天内,马英九都说了些什么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 4月1日,西方愚人节。上午10时24分,打着红色小碎花领带的陈水扁在台北宾馆会议室门口笑迎马英九。而一个半小时前,位于台北市中正区“台湾民主纪念馆”内的蒋介石铜像,刚刚摆脱数百支风筝的纠缠“重见天日”。
两件事或许只是时间上的巧合,但从3月23日开始,类似的变化已经悄悄开始。过去8年乱相不断,岛内民众将改变的希望寄托在新当选领导人马英九身上。对后者来说,选后的这些天几乎就是个人上演“脱口秀”的日子:岛内民生、两岸交往、未来打算,看上去一切似乎都要从头再来。
两岸关系唱主轴
据《国际先驱导报》不完全统计,十余天里,马英九专程拜会了包括连战、李登辉在内的岛内政坛要人和经济领袖不下10人;举办各种类型的记者会至少7场以上;谢票足迹从台北到台中、苗栗、桃园,再到南部的嘉义、台南和云林。其间,还参加了小学同学在台北组织的同学会,并到国民党中央党部就未来“立委”考核等问题提出意见,等等。
庞杂的日程背后,两岸关系话题是其中一个绕不开的主轴。
在马英九拜会的众多要员中,陈水扁不是第一个,但却绝对是最特别的一个。会面中,两人用四分之三的时间辩论“九二共识”。面对对方的狡辩,马英九甚至放话“我回去送本书给你”,暗讽陈水扁不懂“九二共识”的本质。
而五家台湾平面媒体、日本共同社、《读卖新闻》、路透社、美国《新闻周刊》等海内外媒体,无不将问题集中在马英九未来的两岸政策上。多数媒体认为,他以压倒性多数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胜利,是因为台湾民众期许他能改善两岸关系和重振台湾经济。
“不当麻烦制造者”
选举之前的马英九,除了英俊的外表,人们印象中不外是“政治不沾锅”“清廉正直”等形象。曾畅销一时的《谁识马英九》一书,也披露了真实的马英九。不过此番当选,马英九的身份显然已经发生变化,他自己如是定义自己的新角色:
“我讲得非常清楚,我当选的是中华民国总统,可以说是中华民国台湾的总统,也可以说是台湾总统,但不是台湾国的总统。”3月28日,马英九清楚地告诉台湾《联合报》,自己的头衔前面不是“台湾国”。
陈水扁当局鼓噪“入联公投”,更在后来与美国顶着干,显然不会出现在马英九接下来的四年安排中。“不去故意搞入联公投,我们就不会整天被人家看成麻烦制造者。”马英九说。“我不会去搞‘两国论’或‘法理台独’,我清清楚楚就是主张‘九二共识’,全世界讲‘九二共识’最多的大概就是我。”
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梳理马英九最近10天的言论,很容易发现,“九二共识”是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组。
胜选后的记者会上,马英九即保证在任期间不会谈“统独”问题,“支持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此后,无论是与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薄瑞光会面,还是4月1日与陈水扁的“愚人节会谈”,马英九都将“九二共识”挂在嘴边。
“国民党与我个人都认为‘九二共识’是存在的,民进党可以反对,但不能否定它存在。”马英九告诉台湾《自由时报》,当年香港会谈虽然没有结果,但海峡两岸双方通过函电往返达成了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这是有白纸黑字,不是伪造的”。
“九二共识”的基本前提,就是一个中国原则。对此,马英九表示,“我们必须承认现实,并将现实转到对我们最有利的方向,这才是务实的态度。”
而谈到两岸接触,马英九除表示就任后会透过已经建立十多年的体制,由“海基会”和海协会进行外,还格外提到了政党交往的重要性。在与连战会面中,马英九重申“未来两党沟通平台可以继续存在,因为和‘政府’的角色不同”。他甚至表示,民进党更应该去大陆,“我觉得民进党员比国民党有更多理由可以去,因为应该让大陆知道为什么主张‘台独’。相互了解绝对有助于和平。”
马英九还表示愿意和大陆领导人见面,提出两岸谈判和领导人见面都可不必到第三地,“大陆也不喜欢第三地,觉得这是两岸事情,不容第三者参与,这也合理。”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