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台北六月二十六日电 题:台湾最老蛇窑的“日出日落”
中新社记者 邹辉 陈立宇
台湾南投陶甚有名气,历史逾两百年。“九二一”地震后,生产南投陶的柴烧旧蛇窑几尽倒塌。日前,记者有幸偶遇台湾现存并且仍在使用的最老蛇窑——添兴窑女主人李秀眺。
遇到李秀眺时她正在展出添兴窑生产的新产品——竹炭陶。在展场,政界的官员和业界人士不停与她打招呼、攀谈,看得出李秀眺及添兴窑的名气。李秀眺虽然很忙,但听说记者来自大陆,便欣然接受采访,她早就想把添兴窑的陶艺尤其是竹炭陶推向大陆市场。
在南投集集镇,添兴窑家喻户晓。可在“九二一”地震时,这里也变成了一堆瓦烁。“地震前,添兴窑如日中天,地震后,添兴窑宛如残日。延续台湾陶艺传统是一种使命,在我和我丈夫林清河的坚持下,添兴窑的太阳又开始升起了!”李秀眺开始向记者讲述添兴窑的“日出日落”。
台湾蛇窑沿自大陆福州,被烧陶人采用超过三百年以上,由于窑身瘦长,昔日此类官窑称为“龙窑”,民窑则称“蛇窑”。当年林清河的奶奶带着五个孩子来到南投集集,见此地土质宜制陶,遂于一九五五年创立了“添兴窑”。
“添兴窑创立之后发展迅速,当时不愁销售,会有人排队购买,主要产琉璃瓦、水缸,那时的光景非常好!”李秀眺说。
一九七九年,李秀眺和丈夫从公公手中接过了“添兴窑”。虽然当时窑业市场仍热,不过李秀眺夫妇已意识到传统产业未来的风险性,一边拓展业务,一边思考如何转型。八十年代,塑胶产业兴起,陶业竞争力消逝,李秀眺夫妇便将心中谋划已久的“文化、生活、陶艺”构想与家人沟通。但家人十分反对,李秀眺夫妇凭着一种韧劲,终放弃粗陶制作,减产琉璃瓦,使添兴窑转向生活陶艺系列。
“转型非常成功,第一次办展览八十多件作品便全部卖出!”李秀眺说,“丈夫其实并非制陶科班出身,但从小耳濡目染,加上对文学及艺术与生俱来的喜好,使他在陶艺上独树一格!”
正当李秀眺夫妇的陶艺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九二一”地震将一切毁于一旦。李秀眺停顿良久,眼圈有点红,“好久没有回忆这段伤心事了!”
“地震后,我重新认识了我的丈夫。之前,他是一个很神经质的人,听不得半点坏消息。震后,丈夫却异常地坚强,居然还长胖了些。他坚定地要重振添兴窑!”李秀眺为丈夫的改变感到自豪。
于是,夫妇俩四处筹资、贷款,终于将“添兴窑”风貌重现。如今的“添兴窑”,不仅继续担负起了延续台湾陶艺传统的使命,还将“休闲体验”结合起来,搞起了旅游观光。
不过,李秀眺目前最看好她的竹炭陶。据说竹炭陶餐具蒸煮各种食物,会让食物增色增香,有利于人体吸收;竹炭陶片放入茶壶、饮杯中,可以分解杂质,会让茶品、酒类变得更甘醇;竹炭陶片佩带身上,可促进周边器官血液循环,提升人体免疫力;竹炭陶片放入花器、水族箱,能改善水质让花草、水族生长更好。
“目前,添兴窑至少有二百余陶钟被带到大陆送给朋友。我希望能尽快让我的竹炭陶进入大陆市场!”李秀眺希望有人能给她牵线搭桥。
“添釉眩彩,兴陶用艺,窑烧淳然!”李秀眺坚信台湾陶艺传统能发扬光大,她的添兴窑也能尽早推向大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