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宁七月十二日电 题:在青海湖追梦的台湾客商
中新社记者 徐长安
毕国平,一个面容黝黑的男子,留着齐肩长发,焦黄的头发和粗糙的皮肤,半短的羊皮棉袄,完全是一副藏民的打扮。与他相遇在青海湖畔,他在湖边开了一家金沙湾旅游服务中心,成为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投资的第一位台商。
“我是海北人,青海的台北人”
二00三年,毕国平来到青海湖。对他而言,来青海湖投资完全是一个意外收获。一句“青海青,黄河黄”给了他青海湖最美的印象。
“到了青海湖一看,我的天哪,这里太美丽了!”毕国平如此形容自己第一次看见青海湖的心情。也正是这样的心情,让他静静地在青海湖畔呆了两三天。“我蹲在湖畔,看着眼前的雪山、草原、羊群、湖泊、岛屿,再想想台湾,两项比较,我便深深喜欢上这里了。”是这股热情,让他抛开了在大台北的生活,毅然来到青海湖畔。
三年时间里,毕国平把青海湖美景饱览无遗。“我至少看到过二十种青海湖的美景。”不过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就是从一个大城市的旅游业的老板变成了一个青海湖畔的“海北人”。“我生在台北,祖籍山东青岛,但我跟别人都说我是海北人——青海的台北人”。他也移近融入藏族同胞生活。青海湖的藏族朋友给他起了一个藏文名字——虎吉扎西,“就是一只黑色的老虎”。
青海湖是我这辈子的“毕业论文”
按照毕国平的话说,“我是已经奔五的人了”。今年四十七岁的毕国平,已经在旅游业驰骋了近三十个年头,他的生意遍布台湾、大陆、欧洲和加拿大,但他把青海湖视作自己投资的最佳地方。
“投资青海湖是我这辈子旅游事业的‘毕业论文’”,他看中青海湖丰富的、未开发的旅游资源和周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为这些,我投资在青海湖了”。
毕国平投资青海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海晏县政府给了他许多优惠政策,但毕竟作为青海湖畔第一家台资企业,这里需要的基础设施非常多。水和电就是两大难题。
青海湖虽近在咫尺,但青海湖是一个咸水湖,湖水不能直接饮用,而旅游服务中心不可能没有水。毕国平因此在湖畔开凿了一眼井。电的问题比较好解决,小型的发电机基本能够满足今年三万到五万的旅客接待任务。
但他对这里投资环境的改善抱有信心。在此前,青海省长宋秀岩也表示,青海正在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欢迎台商来青海投资。
“在青海湖生活就像过第二辈子一样”
尽管毕国平在青海湖已经投资将近百万元,员工人数也近四十,但他还是希望能继续扩大投资。
“在这里投资,是要把这里当作我常住的地方。”毕国平非常喜欢青海湖,他的事业也就成为为自己建设未来常住的家的一种投资。许多投资项目也都围绕着生活休闲的主题,沙滩摩托、悠波球等台湾旅游项目被他搬到了青海湖。
“我在这里做旅游,也在这里生活。这里的生活就像我过第二辈子一样。”目前在青海湖畔,他每年只需要工作一百五十天,但收入可以达到六百万元以上,而他预计二00八年接待客流量将达到四十万人次。生活赚钱,一举两得,他当然乐不可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