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两次冒充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和导演进行诈骗的嫌疑人冯燕宾,在读者眼里一直是神秘的,7月29日落网后他也没接受过记者的直接深入采访。昨天下午,本报记者专程来到东城区看守所,与在押的“假郎昆”冯燕宾面对面,试图探寻这个号称京城名人“第一骗”内心深处的故事。
否认刻意模仿郎昆说话
昨天下午,经过管教半个多小时耐心说服,冯燕宾才同意接受记者的采访,但他说得最多的是“记不清”。
“第一次行骗是6月份在华侨大厦从金铁霖那里骗了4300元。”冯燕宾说。他一口咬定总共才骗了4个人,即金铁霖、苏叔阳、韩美林和玛拉沁夫,诈骗钱数最多的是第一次,而最少的一次只骗了900元。
“我不太看中央台节目,”冯燕宾断然否认他模仿郎昆说话的声音,甚至说没看过有关郎昆的电视节目。“我没有刻意模仿郎昆说话。”他露出些许得意神情,笑着说,“其实(冒充)很简单。”“为什么被骗者反映你的声音和真郎昆酷似?”“他们那么说,我也没办法。”冯燕宾竟然露出无辜的表情。
冯燕宾早在2000年曾因冒充央视主持人马国力行骗,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当时他在3年时间里先后诈骗过40多位体育界大牌教练或裁判,所得十多万元被挥霍殆尽。但记者问起当年这段经历时,冯燕宾却狡猾回避:“我是有前科,但记不清了。(只记得)也是诈骗”,而且“从没想过胜算有多大。”
屡找工作碰壁只好认命
民警介绍说,今年43岁的冯燕宾虽然有高中文凭,但实际上只有小学3年级文化,在6年前冒充马国力落网时他还自称是文盲。他的家庭环境其实还不错,父亲曾担任过某回收公司的书记,已经去世。家中亲人还有70多岁的老母亲和一个哥哥。他早在1992年就和妻子因感情不和而离婚,没有孩子。
当记者问到母亲等家人时,冯燕宾脸上露出悔意,但很快就说“这些就别提了。”
提起早年经历,冯燕宾淡淡地说:“最早是在物资局搞业务,因为单位不景气,就不干走了。”但记者了解到,冯燕宾在1995年曾因诈骗某单位电瓶被判刑2年,并被开除公职。2000年时他冒充马国力诈骗被判刑,已经是第二次入狱。
今年2月28日,忍受了5年多牢狱之苦的冯燕宾走出了监狱大门。
冯燕宾出狱后找工作接连碰壁,他说:“人家一听两劳的就不要。”后来索性心灰意冷,“什么事就怕换位思考,你要是我怎么办?现在就那么回事儿,到哪儿去都一样。”
冯燕宾还曾经申请过低保,但因不够条件而再次碰壁。出狱3个多月后,冯燕宾便不再努力找工作了,“没人帮你过问这事儿。”
“我心里有好多事不能聊,聊出来没意思,反而给更多的人造成麻烦。”冯燕宾略微激动,提起在狱中只减刑5个月的事,“不能说对我不公平,只能说还是没改造好。这就是命啊!”
自曝有人提供电话号码
5月底,无所事事的冯燕宾在看报纸时,一个人名映入眼帘:“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郎昆”。而在这之前,他既没看过郎昆的节目,也不知道有这个名人。“看报纸启发了我,很快就想到了(要冒充郎昆)。”
记者问:“为什么选择被骗对象都是名人?”冯燕宾脸上飞快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嘲笑,说:“这还用说,他们个个有钱,咱不能骗老百姓啊。”
冯燕宾行骗的均是文艺圈的老前辈,随身所带的纸条上“诈骗目标”有著名作家、歌唱家、京剧演员等数十位名人。
“他们(被骗者)多大岁数,我不知道,也不太会看(人的年龄),”冯燕宾说这话时还带着骗子的狡黠,他自称没有按年龄筛选过被骗目标。“对上当事主也没有了解,我就是通过114查号台,随机查出来的。”冯燕宾说得轻松自然。
冯燕宾一直声称电话号码是从114查号台查出来的,但在记者的追问下,他说漏了嘴,称那些写着许多作家电话号码的印有“中国作家协会”的便笺,是有人提供给他的。在记者追问下,他又马上予以否认,说都是自己写的。
“(行骗时)没人对我(的身份)提出过质询,事主也没问这个活动是什么内容。他们就直接拿钱给我。”冯燕宾说。
“那你骗完后心里坦然吗?”“不坦然,心情很复杂,毕竟骗人钱不合适,”说到这儿,直视记者说话的冯燕宾嘴角哆嗦了一下,随后又反问:“你觉得(我的心情)不复杂吗?”后来他承认在行骗时有过不忍心,因为不能不去想那些被骗者的岁数很大。
“一共骗了10900元,”冯燕宾垂着眼皮说。记者问到:“你抓住这些人的什么心理?”“他们没有提出质疑,太容易轻信了。”
7月29日,冯燕宾最后一次骗钱,在团结湖的大街上被民警抓获。
冯燕宾说:“我对受害者表示深深的歉意,对郎昆也表示歉意。当然受害者更是无辜的。我认罪并接受处罚。”
(来源:《北京晚报》2006年8月9日,记者:王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