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大师级人才

2006年07月21日 06:51

  看到中科大校长朱清时院士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的一个发言:为什么我国近几十年来未培养出大师级人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界的急功近利和浮躁风气。对于朱院士开出的诊断,笔者只能有限赞同。如果追问一句:教育界为何急功近利、浮躁风气?恐怕问题就复杂了许多。

  坦率地讲,中国缺少出大师的土壤和环境。当下学界的生态环境已经到危险边缘。这主要表现在教育与科研两个系统,出现了严重的逆向分布,由此导致学术生态环境的危机。想必每个在高校学习与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在高校里,行政系统比教学系统具有更大的资源分配权,高校行政化日益严重。

  众所周知,大师应该出自教师系统,完全不可能出自行政系统。而应该出现大师的系统,却得不到资源与环境的有力支持。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借个人的天赋与努力还有可能取得成功,在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仅凭一己之力单打独斗、建功立业,已不再可能。得不到资源与环境的有力支持下,大师的萌芽,只能流产或者夭折。

  看看目前我国高校的定位:副部级、地厅级等等,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种分法。这也导致高校系统成为准行政化的部门,由此发展的结果就是日益远离学术。在学术行政化的趋使下,谈何学术的自由与独立性?再者,在经济社会中,任何人都是理性人,他本能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如果从事行政,比从事科研具有更大的收益性,为何不追求行政放弃学术呢?更何况,科研事业是探索未知的事业,完全有可能一生都无法取得成果。在高校,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悖论:教师是大多数,却是高校里的弱势群体。力量与人数多少没有关系,只与权力有关。正是这种大环境,使得中国缺乏大师生长的原始制度动力。

  此外,科技资源的分配,也存在弊端。除去权力配置以外,精英们占去了资源中的很大一部分,真正能够留给普通科研人员的,非常少。与此同时,一些海外高校的华人,也纷纷加入竞争之列,使得争夺资源的竞争愈演愈烈。里外夹击之下,急功近利,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如此环境之下,又如何指望大师的诞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李侠)

 
编辑:邱观史】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