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七月十八日电 题:走近“国际安全区”:西方教师探寻南京大屠杀历史踪迹
中新社记者 王国安 黄霞
来自加拿大的十多位中学历史教师,在昨日走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之后,今天走进南京师范大学校园,继续探寻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踪迹,希望更多地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
南京师范大学是个百年老校,其前身是美国传教士创办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位于“国际安全区”之内的该校校园,在代理校长、美国人明妮·魏特琳女士(中文名华群)的主持下成立了难民所,收容保护了数万中国妇孺。
时值暑假,美丽的南师大校园安详、宁静。眼前花木葱茏的平和校园,令人难以想象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惊险恐怖的一幕一幕。
南师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经盛鸿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研究南京大屠杀史的专家孟国祥教授,与加拿大客人进行了交流。两位教授从学术角度介绍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经过以及“国际安全区”成立、保护中国难民的情况。他们认为,南京大屠杀作为二战史上特大惨案之一,应该引起全人类的共同关注和反思。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走共同发展之路,不重蹈历史覆辙。但日本国内至今仍有人妄图歪曲历史,否认侵华史实和南京大屠杀,复活军国主义,这与人类的公理、正义背道而驰,应当引起国际社会的警惕。
两位教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包括加拿大爱好和平人士的支持,加拿大医生白求恩救护中国抗日军民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在南京的许多西方国家友人创办了“国际安全区”,救助了二十多万中国难民,并留下了许多侵华日军的暴行记录。中国人民尤其是南京人民永远崇敬和怀念他们。
怀着深入探究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以便回国后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的愿望,加拿大教师们在交流过程中提出许多问题,比如“为什么在南京发生大屠杀”、“大屠杀期间‘国际安全区’内难民的生活状况及来源”、“大屠杀事件后至一九四五年日军投降是否还发生过屠杀事件”等等,两位学者一一给予详细解答。
交流过后,加拿大教师们参观了当年曾经作为难民所的南师大校园,并在校园内竖立的魏特琳女士铜像前驻足。经盛鸿教授说,当年日寇攻陷南京,魏特琳女士目睹日军对中国人进行惨无人道的奸杀烧抢,义愤填膺,她把校园腾出改为收容妇孺的难民所,其间日军士兵曾多次进入金陵女大搜捕并试图强奸妇女,她总是挺身而出将日军撵走,为此她还被怀恨在心的日本兵打了耳光并多次受到恐吓。当时,受她保护的中国难民们尊称她为“活菩萨”。几年前,魏特琳当年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被发现并翻译成中文出版,成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铁证之一。
今天下午,加拿大教师们还参观了几处南京大屠杀遗址,实地探访南京大屠杀历史踪迹。据悉,他们明天将离开南京赴北京、沈阳等地,继续进行日本侵华史实的考察行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