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由于涵盖范围的局限和统计权重的偏差,令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呈现为相对偏低,这既与普通民众的实际感受相悖,还可能掩盖了经济运行中通胀的风险
据6月份最新统计数据表明,5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4%。现今物价上涨压力大,而CPI保持低位增长,如何解释这种矛盾?这是否意味着当前CPI比重结构的调整滞后于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变?而这种滞后是否可能会弱化对通胀的警报,从而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的适时出台?
与消费现实的背离
今年1~5月份,各种原材料价格在涨,国际油价在上涨,中国的成品油价格也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除此之外,还有教育、医疗等服务价格,尤其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但CPI平均下来仅仅上升了1.2%。这难免让人质疑,CPI未能如实反映这些因素。
其实,人们对物价压力不满由来已久。尽管从2005年2月份开始,CPI一路走低,特别是到了2005年9月份,更是回落到0.9%,为2003年9月份以来最低水平。但是,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四季度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为-12.8%,有63.4%居民认为物价偏高,有41.7%的居民认为未来物价走势不乐观,预测未来物价将上升。
针对人们的质疑,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表示,这不是统计数据出现了问题。邱晓华称此为,既有消费价格的局限性,也有消费价格背后的差异性。局限性是消费价格指数还只是反映日常居民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还没有涵盖到其他方面的价格。CPI反映的只是居民购买的日常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并非所有商品价格的变化。据邱晓华介绍,虽然近几年服务价格以及水、电、燃气等价格上涨较快,但其在居民消费份额中占比还是较低。因此,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CPI维持了温和增长态势。
现实的问题是,这个局限性越来越突出。邱晓华进一步解释说,从目前来看,一些不纳入消费价格统计的价格变化比较大,如资产价格,无论是房地产的价格还是股市、汇市的价格,在消费价格当中都没有反映出来。
而这些资产价格变动的影响与人们越来越近,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去看消费价格,往往不能够全面反映大家的感受,所以在使用消费价格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它的局限性。
邱晓华介绍,分析CPI指数时,还要看各分项价格指数的构成比重。比如说,当前居住价格(房租价格)对CPI的影响比重是13.2%,而这个比重随着消费结构的调整在上升。6年前居住价格影响比重仅是6.7%。同样在医药价格上,6年前,医药价格的影响比重是4.5%,现今增长到了10%。
邱晓华透露,各项消费价格指数对CPI的影响权重将随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他希望,在5年内,居住价格对CPI的影响权重上升至20%。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现行CPI计算需要改变。20多年来,人们的消费结构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食品在CPI的权重达三分之一,但目前该比重则十分微小。
过去,教育、电讯等消费过去或是忽略不计,或是产品还没有出现,而这些消费已成了民众消费增长最快的方面。此外,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住房、家政服务、娱乐服务、健康服务等升级性消费的需求增加,这都带动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
从5月份的数据看,建房及装修材料、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医疗保健服务价格分别上涨6%、3.8%和3.6%,对居民消费价格拉动作用明显。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就已指出,中国统计的CPI与真实通货膨胀水平之间有一定差异。报告认为,目前在我国CPI统计中,服务类和资源类商品的权重过低,其价格变化未能得到适当反映。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飙升,中国成品油价格不断跟涨,而且各地在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下纷纷上调了水电等价格,这对居民生活有广泛影响,但在我国CPI统计中这些项目权重都不大,所以即使每个项目价格涨幅都很高,但对CPI的影响却很小。
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介绍,按照惯例,CPI权重五年一调整。2001年我国进行第一次调整,2006年开始,进行了第二次调整。启用了新的商品目录和权重后,食品、服务和居住的比重位居新权数中前三名,三者之和占到60%以上。商品构成中,上网费、物业管理费、教育软件开支等作为新商品费用首次列入CPI统计中,构成CPI商品目录的基本分类由以前的251个,达到263个。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说,在未来,随着轿车等耐用消费品进入中国家庭的步伐加快,汽油等方面的能源消费支出比重将增加;居住条件的改善也会使居住指数、服务类指数占比继续增加;同时,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变化,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也将增加较快。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