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只有20个人的电力企业,缴纳的企业年金你猜是多少?400万元啊!”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一位审计师向笔者讲述他2003年审计北京一家央企子公司的见闻时,伸出四个手指,眼神、语气透着极大的惊讶。
如果,这位连续多年参加央企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士,能看到2005年度中央企业财务统计年报,他或许会更加大吃一惊。
央企十二豪门
根据这份涵括了利润总额、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三项费用同比增减率等指标的统计报表,169家中央企业2005年度共获利6276.5亿元,同比增长了27.9%。央企显然迎来了一场黄金雨——2003年度,中央企业利润刚刚才超过3000亿元。而此后的3年间,央企利润又翻了一番。
年报显示,利润排名前40家企业,瓜分了6000多亿元央企利润中的95%其中有12家企业利润超过了100亿元。这“十二豪门”囊括了央企总利润的78.8%。
从表中来看,“十二豪门”主要来自石油石化、冶金、通信、煤炭、交通运输和电力系统,即传统的煤、电、油、运行业。
中石油集团继续保持其央企“大佬”地位——以1756亿元的盈利拔得头筹。
人工成本最高12万/人
“十二豪门”财大气粗的后面,是央企员工令人艳羡的收入。
夺得了“十二豪门”人工成本头把交椅的中国移动,11.2万人花掉了136.7亿元的人工成本,人均12.36万元(此处职工人数仍然用的是2004年度的数据)。
“十二豪门”人均人工成本,中位值在6万至7万元之间。而该年度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东部省份是2.24万元,中部地区1.5万元不到。
“十二豪门”员工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至4倍。
就人工成本增幅而论,中石油集团最为惹眼——人工成本同比增加22.2%,而销售收入同比只增加了19.9%,人工成本增幅高于销售收入的增幅。据了解,中石油股份公司雇员酬金成本主要分两部分:工资及薪金和社会保障成本。
人工成本“井喷”的不只是中石油一家。在全部169家央企中,人工成本同比增幅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增幅的企业有72家,人工成本同比增长超过30%的企业有23家。
工资生成体系
有观点认为,央企这6000多亿元的利润应该尽快上缴,以免留存在企业体内循环,搞乱了央企的收入分配秩序。但统计数字表明,此论似乎是个“伪问题”。
即使是央企“十二豪门”,也没有哪家说自己的钱多得花不完。以如日中天的神华集团为例,截至2004年,神华集团资产负债率65.1%,集团每年要拿出100亿元还本金和利息——而集团2005年度的利润也不过220亿元,而且还是在煤价高涨的好年份。
那么,这些中央企业的巨额利润是如何分配的呢?员工的高工资水平又是怎么来的?谜底在中央企业独特的工资生成体系中。
国资委成立后,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接管了169家中央企业的劳动关系。也是从那时开始,国资委开始了央企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现有中央企业的工资水平,是在原有基数上根据利润完成情况决定的。”一位央企总会计师介绍说:“而各个企业的工资基数是在2003年由国资委确定的。每个企业的工资基数都不一样,跟所在地区工资水平、行业工资等都有关系。”
虽然延续的是工资和效益挂钩(即工效挂钩)方式,但国资委对这一制度做了一些改进。比如,从2003年开始中央企业不再实行单一业务量(实物量)指标挂钩,而是以实现利润为主要挂钩指标。
与此同时,改进工效挂钩基数和浮动比例的核定办法——将原先的按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纵向比较进行核定的办法,过渡到以企业纵向比较和同行业企业之间横向比较相结合。
而中央企业工资总量调控与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业绩考核、奖惩相联系。“每年企业领导人都要跟国资委签订业绩考核合同,完成了业绩考核目标,企业的浮动工资增长计划才得以实施。”上述央企总会计师说。
而在考核指标上(分年度指标和任期指标,这里指年度指标),主要设定了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两大类:基本指标主要是利润总额和进账收益率两项,它反映的是出资人关心的资产回报问题;分类指标则根据行业而定,它是反映企业和行业特点的差异性指标。
由此也不难理解,央企“十二豪门”在经营业绩大幅提升的同时,人工成本也同比大幅增长。
一位中央企业人士向记者讲述了这个过程中的一件事。
一年前他进入了一家总部在北京的中央企业。“当时就是冲着6000块钱/平方米的住房补贴过去的。”但一年过去,国资委分配局迟迟没有批准公司上报的住房补贴方案。
原来,在2004年度,一些央企看到五大电力集团拿到了住房补贴,纷纷跟进。但方案全都卡在国资委那里了。
“国资委说,五大电力集团的房补是当初电力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国务院特批的。”此论一出,其他企业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然而,当年的工效挂钩制至今已有新弊,国资委的卡位也只是初步的。
华信惠悦公司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经就中国国企负责人薪酬做过一个长达数百页的报告。报告认为,中国的国有企业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低职等薪酬不低,高职等薪酬不高”。
“民营企业、合资企业的负责人管理幅度和负荷较小,而收入却常常是国有企业负责人的5至10倍,甚至更多。”华信惠悦在报告中说。
不过,华信惠悦公司也承认,隐性收入和职务消费已成为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中一个主要部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