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记者面前的这个大家伙,黝黑的身躯,流线的外形。走进它的大肚子,感觉比一般的舰艇还要局促,狭窄的通道两侧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管线,不时会出现陡峭的铁梯和大大小小的阀门。这就是国产最先进的潜艇322艇。
当了十几年的潜艇兵却找不到战位
2000年7月,海军东海舰队某潜艇支队的艇员已经告别了东海之滨的某小岛,踏上了行程。此时,江城某造船厂,停靠在码头上的潜艇安静地等待着它的主人到来。官兵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接回它——国产最先进的潜艇322艇。
而这些经过层层选拔、优中选优的士兵怎么也没预料到,当自己踌躇满志地登上潜艇时,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面对着舱内星罗棋布的按钮、五颜六色的指示灯、闪烁跳动的显示屏,他们忽然觉得不知所措。在没有人指引的情况下,全艇几十号人只有8个人找对了自己的战位。值得一说的是,在此之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已经与潜艇打了十多年的交道,闭着眼睛都能找到自己的战位。
舵信班长王保才从艇首找到艇尾,最后在二舱的一个位置坐下来。面对键盘、鼠标和显示器,这个多次在支队专业比武中夺冠的技术尖子头脑中一片空白,手在半空中举了半天不知道往哪里放。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旁边的工厂师傅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这是潜艇指挥员的位置。”王保才的脸一下红到了脖子根,触电似的从座位上蹦起来,在工人师傅的指点下才总算找到了自己的战位。
在残酷的事实面前,这些已经在潜艇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汉子觉得“自己简直成了新兵”。
不久后的一天,一名设备生产厂家的工人气冲冲地找到艇长陈国潘。他说,有一个开关已经接连更换了5个,每次新换上没两天就被战士扳断了。而战士却觉得是他们生产的开关质量不合格,没怎么用力就断了。其实在此之前已有好几个厂家的工人向陈国潘反映过类似的问题。临走时,工人意味深长地说:“这么先进的装备,光靠四肢发达是没有用的,还得靠头脑啊!”
这句话如一把利锥扎在陈国潘的心上,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有人会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来形容他的艇员。
经过冷静的思考,他又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老艇属于机械化时代,靠的是体力和长期积累的经验;而新潜艇则是电子化、信息化时代的产物,需要的是掌握电子学、信息学方面知识的智能兵。
知耻而后勇。艇员们开始向深奥的数字电路、自动控制等学科发起冲锋,每个人都开始了艰苦的再学习。
导弹技师王金坪当时还是个义务兵,在老艇上学的是鱼雷专业,到新艇后改学导弹专业。这个专业老艇上根本没有,以前他只听说过外国潜艇可以发射导弹,没想到现在自己的潜艇也能发射导弹,小王既激动又犯愁,愁的是自己对集成电路、数字技术等一窍不通。为了学习相关的知识,小王一遇到不懂的,逢人就问,而且是“打破沙锅问到底”,战友们常常被他给问住了。问完了战友,小王又问厂家的工人,问到后来工人们都怕他了,一看到他就躲。
为了掌握导弹发射器的内部构造,他经常钻到发射器里面去看个究竟。有一次,到了下班时间,工人叫了几声见没人回答,就把发射器的后盖关上了。部队在码头集合,等了一会儿不见王金坪,赶紧派人到艇上去找。当战友打开发射器后盖时,发现小王已经晕倒在里面。就凭这股拼命劲儿,小王成了导弹通。他编写的《×××型导弹操作规程》,使导弹武器有了规范的操作规程。他还根据不同的任务,制定了导弹武器应急处置预案20多个。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