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贷款买房还不流行,当时中国的年轻人常常被这样一个故事教育——天堂里中美两个老太太相遇,美国老太太一辈子都在还债,但住了一辈子好房子。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钱,却没住过几天好房子。
故事的结论就是劝诫年轻人要敢于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而当相当一部分中国年轻人已经学会花上明天的钱,成为专家嘴里的“房奴”的时候,最近又有了另一种观点,认为目前“居住必买房是危险导向”,大多数靠工资吃饭的年轻人应该是租房而不是买房。
居住必买房是危险导向?
认为“居住必买房是危险导向”的代表人物,一位是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研究员,另一位是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副司长束克欣。
刘福垣认为,即使住宅价格降低到目前的1/3,广大工薪阶层也不适宜购买住宅。银行给不应该买住宅的人贷款,甚至给所谓炒房团贷款,扩大了不该扩大的购买需求,这是目前中国住宅价格不正常的第一原因。
束克欣副司长在不久前撰文说,现在的宏观调控还是围绕着造房、卖房这个目标进行,而让大家都去买房居住,这是非常危险的导向。
束克欣认为,应该引导正确的消费观——正常的住房消费比例应该是30%的人买房住,70%的人租房住。他引用相关数据说,在国外,城市居民拥有产权房比率最高的是美国,为68%,英国为56%,欧洲其他国家为30%~50%。而据中国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城市居民住房自有率接近82%。
即使剔除房改出售公房给个人的因素,这一比率也在70%左右。束克欣说,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仅用几年时间,城市居民住房自有率达到世界第一,政府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其实更早以前,有金融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已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大多数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加入到买房大军,提前释放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成为房价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
虽然专家对要不要全民买房有异议,但有官方身份的束克欣和刘福垣发表观点后,还是引起了部分公众的不满。
国土资源部官员的“30%的人买房才是正常的住房消费比例”一经披露,在网络上很快四面楚歌,有人甚至批评说,这是政府官员被富人理论“绑架”的典型。还有人批评说这是享受着福利分房的政府官员站着说话不腰疼。
而刘福垣的文章虽然没有广泛在媒体刊登,但他相信,这样的观点一经披露,他本人也绝对是被人攻击的目标。
“住房自有率世界第一”是否成立
与一些人对束克欣等进行着感性批评的同时,长期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媒体人士沈晓杰从建设部官方网站找出了中国“住房自有率的计算公式”。他进而用建设部的数据来质疑建设部官员“中国住房自有率世界第一”的说法。
国外的住房自有率究竟是多少?
沈晓杰说,在建设部的网站上,公众可以查到建设部的一些出国考察报告,其中包括国外一些国家的住房状况。
比如,1999年10月下旬,建设部一位副部长率团考察了法国、荷兰的住房政策。该考察团的报告说:“法国人口约6000万,住房约2600万套,其中私有房占55%,公共出租住房占17%,私人出租住房占28%,每年新建住房约30万套。荷兰人口约1600万,住房约640万套,其中私有住房占50%,公共出租住房占37%,私人出租住房占17%,每年新建住房约8万套。”
数据表明,当时法国和荷兰的住房自有率分别是55%和50%。
沈晓杰说,除了住房自有率,地产界还有一个经常被提到的概念就是住房私有率。他解释说,“住房自有”是指住在自己购买的住宅中,而“住房私有”,则是住在产权私有的房子里(既包括住在自有产权的房子里,也包括租住别人产权的房子)。
如此,法国、荷兰的住房私有率是83%和67%。
而建设部网站另一份国外调研报告则透露,2000年,英国居民的住房自有率为近70%,而住房私有率也是高达80%。
沈晓杰说,建设部官方网站的一份文件,如此描述中国住房自有率的计算方法——住宅自有率(%)=自有(私有)住宅建筑面积÷实有住宅建筑面积×100%。
在这个公式中,被沈晓杰关注到的一个关键是,公式把“自有”等同于“私有”。
也就是说,如果用住房私有率这个概念的话,法国、荷兰两国的住房私有率是83%和67%。与中国官方所说的80%左右相比,就得不出“中国住房自有率世界第一”的结论。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