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石家庄七月二日电 题:北京拉萨首班车上的真情故事
中新社记者 徐长安 周音
列车从北京西站开出后一小时左右,广播里传来熟悉的广播找人的声音:“乘客朋友们,现在广播找人。十三号车厢一位乘客心脏病突发,请列车上有熟悉医护的旅客能尽快帮助病人。”
在北京至拉萨开出的首发列车上,一位年纪在五十岁左右的老妈妈突然感觉身体不适,闻讯赶来的列车医护人员虽经过努力,但老妈妈病情依然不减。
“海峡两岸记者青藏行”联合采访团的副团长杨青二话没说,从自己包中拿出随身携带的听诊器就奔向十三号车厢。
“请让一下,我来看看。”杨青来到十三号车厢,已经有一批记者将本来就不大的门口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家都在为老妈妈担心。
等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杨青仔细地为老妈妈听诊,记者们也在一旁焦急地等待。
“请大家疏散一下,病人本身就很痛苦了,让大夫给病人治疗,保证良好的治疗环境,不要围在门口。”列车长和乘务人员过来告诉记者们,车厢空间比较小,希望大家疏散,不要给病人太大的压力。
杨青量完了血压,并观察了老妈妈随身携带的今年四月份刚刚做过的心电图:“心电图显示病人本身就患有心肌缺血,而她半小时前刚刚吃过降压药。我等她过二十分钟后再来看看,实在不行就要在下一站下车了。”
杨青出于一个业余医生的素养做出这样的建议。实际上,在后来的采访中,记者得知,杨青本人既是中国记协的工作人员,还曾经在中国中医药大学学习过。家里是老中医,他从小爱好中医并有研究。
尽管首班车上发生这样的事情,具有足够的新闻点,但在场记者还是很配合病人和医生。没有一个人向老妈妈提问,包括她的名字,从哪里来,大家只知道她和老伴儿从六年前就开始准备去西藏旅游,这是他们第一次前往西藏。
二十分钟后,杨青又拿起听诊器来到十三号车厢,老妈妈的血压已经降下来了。“但是他的心脏我不敢保证,即使现在在车上没事,到了拉萨,海拔高了依然很危险。”杨青建议下车。
“能不能到了拉萨就坐飞机回来?”已经神色缓和的老妈妈躺在铺上希望老伴能为自己争取一下,但显然这样的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出于安全考虑,老两口还是决定在沿途石家庄站下车。
“老妈妈去西藏心切,她在填旅客健康登记卡时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周围的人也都明白老妈妈渴望到西藏的心情,对于她的隐瞒也报以理解和同情。
石家庄站上,第一列由北京开往拉萨的火车,走下了最早的两位旅客——老妈妈和她的老伴。他们在站台上目送列车远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