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眼中,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总是那样神秘。他们穿行于人迹罕至的荒原密林之间,默默无闻地将一枚枚惊天神剑送上苍穹……
他们究竟与其他部队有什么不同?他们是怎样组织训练的?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走近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去探访火箭兵特有的神秘——
零点行动
南国初夏之夜,某导弹旅营院,一次没有预告的例行拉动即将开始。
作战值班室里,旅长兰吉银向各部门分配任务:“A组负责行动指挥,B组负责情况设置,C组负责考核验收……”
“零点准时行动!”指针指向零点,参谋长何锋果断下达了命令。
两发信号弹腾空而起。一切都是那样井然有序,集合、受命、请领物资……偌大的营院,除了官兵们急促的脚步声,听不见一声喧哗。10多分钟后,一条钢铁巨龙呼啸着冲出了营门。
记者跟随兰吉银跨上一辆越野车。兰吉银告诉我们,像这样的例行拉动,每月都要进行一次。由于导弹旅装备数量多、作战要素全,行动速度容易受到制约。这种全员、全装、全要素的紧急拉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
第一轮战术科目开始了。“前方桥梁遭敌破坏!”“前方2000米东南方向发生核爆!”“空中出现不明机群!”……险情突如其来,刚刚驶出营区的车队就被逼上了“绝境”。
四野空旷,没有任何掩体,车队时而分道绕行,时而分散蛰伏,时而对空反击,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了核爆区、沾染区,向预定地域飞驰而去。
跟在尘土飞扬的车队后面,兰吉银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去年底,部队在紧急拉动考核中,考核组在空旷的高速公路上设置了“遭敌空袭”战术科目,习惯了在山地丛林训练的官兵一时手足无措,车队晚了35分钟才抵达指定地域……
旅党委痛定思痛,打破传统思维观念,出台了营区与综合训练场结合、熟悉环境与生疏地域结合的战术训练方案。全旅刚出营门即遭受阻击,便是该旅紧急拉动训练的创新之举。这种训练的要诀是一个“快”字,每次拉动,大到拉动方案,小到油料物资,全部有意设置各种特情处置课目。
凌晨2时,部队经过三轮考验,准时抵达指定“战区”。
在检查记录表上,记者看到这样的评语:物资要素齐全,人员装备无损,按预定时间准时抵达目标区。
从目标区返回,天边已经泛白,征尘未洗的火箭兵又迎来一个新的黎明。
跨区挺进
转战南北,我们走进了另一支导弹劲旅。数百台装备车辆,数千人的庞大队伍,数以万计的物资要素,在一天之内准备就绪。
全旅整装待发,只等一声号令。
这将是一次特别的“旅行”。该旅要全员额、全要素地从辽阔的北国林海迁徙到荒无人烟的西南密林。
“全体注意,按1号方案行动。”晚上20时,旅参谋长王俊下达了行动指令。20时20分,一列列载着倚天长剑的铁甲巨龙依次驶出营区。
远距离跨区机动,是对一支部队机动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其作战能力的检验。对于拥有大型武器装备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来说,跨区长途机动不是一件容易事。随着战争样式的转变,第二炮兵部队强烈地意识到,原地不动的“阵地战”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战争,必须提高部队远距离跨区机动作战能力。为此,从上个世纪末开始,跨区机动训练在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全面展开,一支支导弹劲旅开始奔袭于千里疆土之间。
我们所到的这个旅,就是开“导弹部队跨区机动训练”先河的探路者。他们曾创下了三个之最——跨区域机动最早、里程最远、要素最全。这“三个之最”不仅使该旅摸索出10余种新训法,收获近千组机动数据,也为后来的导弹部队远程机动提供了“参照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明月如钩,影影绰绰的山峦迅速向后闪去。突然,车内的电台传出了声音:“1号,200号报告,第一梯队一辆运输车轮胎爆裂!”坐在前排的旅参谋长抓起话筒果断下令:“故障车靠边停靠,伴随保障车前往救援,继续前进!”
该旅庞政委对记者说:“这种突发情况在跨区拉动中时常会遇到,我们早已建立了完备的应急处置措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
21时30分,车队抵达铁路转运站,直接向一排排静静等候的平板列车上驶去。最后一次清点核对人员物资后,长长的列车缓缓驶出站台。
第二天醒来,列车已经飞驰在一片广阔的草甸子中间,一路呼啸着向千里之外的密林奔去……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