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化兰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研究员舒跃龙5日接受记者采访,就美国一刊物刊登的《中国出现H5N1禽流感变异病毒并出现流行》一文中不实言论发表看法。
记者问:最近,《中国出现H5N1禽流感变异病毒并出现流行》文中称发现“福建病毒”,请问是否确实?
陈化兰:我已注意到这篇文章。文章作者称,2005年3月首次在福建分离到H5N1禽流感变异病毒“福建病毒”,并称该病毒已经取代先前在华南不同地区流行的毒株,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等6个省区的家禽中出现,并成为引发香港、老挝、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新一波疫情暴发的流行毒株。这个观点和结论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事实上,文章中所谓的“福建病毒”并非新的变异株。这些病毒的基因序列与我国2004年初禽流感暴发时在湖南等地分离到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高度同源(99%以上)。我国农业部门规定,国内发生的所有禽流感疫情和监测阳性样品都要在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和基因序列分析。2005年和2006年,我们也从南方的水禽中分离到一些病毒,并已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等国际组织公布。这些病毒在基因型上比较稳定,它们在抗原性上没有发生重大改变。
2006年初,在农业部组织的禽流感监测过程中,仅在北方的山西和宁夏分离到一个新的禽流感变异病毒,南方根本没有。我们已将该毒株的序列公布到国际基因库,农业部也向FAO、OIE等国际组织作了通报。从实验结果看,该病毒株对哺乳动物的致病能力很低。我们实验室已经针对该变异病毒开发出相应的诊断试剂和疫苗,新的疫苗已在山西、宁夏等地使用,有效地控制了这个病毒株引发疫情。
记者问:文章称,由于中国大范围使用禽流感疫苗免疫,导致病毒变异,使疫苗保护力下降。你作为中国禽流感疫苗的发明者,你怎么看?
陈化兰:我们实验室对国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离的禽流感代表毒株都进行过攻毒保护试验。现行使用疫苗的免疫效果都非常确实。另外,农业部门每年组织的300万——400万份样品的抗体检测表明,免疫抗体水平符合国际标准。评价一种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要先用疫苗免疫动物,然后再用病毒进行攻毒,看动物发病、死亡以及向外排泄病毒的情况,这是国际通行的疫苗评价方法。我们一直对现行使用疫苗进行动物攻击保护试验,试验证明对使用疫苗免疫过的禽只均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对近几年来从我国南方地区分离到的所有病毒均有很好的防控作用。从我国现行使用疫苗防控禽流感的效果来看,也证明现行疫苗是有效的。
从文章中看到,作者用76份来自中国南方一些活禽市场、免疫状况不清楚的鸡血清样品进行实验,发现这些血清对所谓的“福建病毒”的中和反应效果比其它H5N1病毒差,由此得出现行使用疫苗对所谓的“福建病毒”保护性差的结论。采用这种方法评价疫苗效果,是不科学的。无论研究材料还是实验方法均存在明显的缺陷。更有意思的是,文章中描述的实验结果实际上并不支持他所得出的所谓“由于中国大范围使用禽流感疫苗免疫,导致病毒变异,使疫苗保护力下降”的结论。因为即使是这些随机采集血清,对所谓的“福建病毒”同样具有较高的中和价。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