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家环保总局与监察部联合宣布,两部门2月联合挂牌督办的首批四起环境违法案件基本查处到位,涉案的45家企业,除一家取缔、一家处于设备安装阶段、一家处于试运行阶段外,42家企业已通过当地环保部门验收;其中,两起案件中有九名责任人被给予撤职处分、罢免人大代表资格等责任追究。
这与前几年的环保执法力度形成鲜明对比。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环保部门开展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三年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问题七万余件,查处责任人500余人——平均每立案100件仅能查处0.7人。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挂牌督办、限期解决是新时期加大环保整治力度的有效形式,挂牌督办案件要件件有结果,件件向全社会公布。”
此间观察家认为,针对环境污染事件频发问题,国家有关部门联合执法的合力已经形成,引人注目的是,具有刚性色彩的“挂牌督办”成了环境整治工作中的流行词,勾勒出一个清晰的大势:中国环保开始进入“硬执行时”。
“这种转向是有其深刻背景的。”一位环保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5年来,每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指标都能超额完成,惟独环保指标折扣不断。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不久前的环境执法检查报告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甚至以“有水皆污”、“逢雨必酸”等词汇描绘当今中国生态环境的“警世图”。究其原因,很多环保问题都归因于人为因素,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轻视环境保护,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但以往环境污染案件处罚中,很少处罚责任人,也一度使公众产生环保“执法软”印象。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说:“监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年初联合发布我国第一部关于环境保护处分方面的专门规章——《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使惩处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环保问责到‘人’有了明确的、操作性强的法律依据。”
据了解,近期,国家环保总局动作频频,意味着挂牌督办在第四季度将被推向高潮。
9月30日,国家环保总局专门下发《关于加强环境违法案件挂牌督办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发挥挂牌督办的作用,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五类环境违法问题要通过挂牌督办解决或查处。
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消息称,第四季度,国家环保总局将与国家发改委、监察部、国家工商总局、司法部、国家安监总局、电监会组成国务院七部门联合督察组,对全国环保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察,督察结束后,将继续公布一批典型环境违法案件,由国务院七部门联合挂牌督办。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环境应急中心副主任陈善荣还透露,“我们今年要进入一个彻底的整治阶段,整改隐患,对化工企业、高污染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彻底的整顿。近期将对化工及高污染企业展开相应调查,对于随意排污造成严重后果的高污染企业,要进行挂牌督办。”
此前,国家环保总局与监察部已联合公布挂牌督办的第二批六起环境违法案件,也可能在第四季度查处到位。这六起案件涉及六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个流域、一个工业园区和25家环境违法企业。
环保专家分析认为,挂牌督办向各级官员发出强烈的明确信号:国家发力解决环保问题,绝非口头说说、做做样子而已。环保已经不是一个可为可不为的事,而是为官者必须履行的法定责任。这让人们从环保执法的强硬态度里看到了环保的希望。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黄庭满 李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