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十月二十八日电 历经数千年后,一处古代水利遗址在浙江余杭南湖被发现,考古人员挖掘出了木桩、木器、陶器和石器等一百多件器物。
此间媒体今天引述浙江省考古所专家的话说,这一古代水利工程设施属史前文化遗址,迄今在中国罕见。
余杭南湖早在东汉时期,就发挥分洪滞洪功能,历经数代整治、改造、疏浚,明清时期修筑十字堤堰,种植劳作。一九八九年曾在南湖沙塘中发掘出土浙北马家浜文化至良渚文化时期的各类器物数百件。马家浜文化年代为公元前五千至四千年,良渚文化距今五千三百至四千年。
据介绍,今年,浙江考古人员在对余杭南湖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在三米多深找到了东西走向的古河道,发现一排四十多米长的木桩,有一百多个,直径在十至十五厘米不等。经判断,木桩是用来阻挡杂物,是一处水利设施,属于人工工程,很可能是为保证生产生活取水而设置的栅栏或水坝。
这一发现表明这里是古人类活动场所,附近还可能存在村落遗址。考古专家说,这样的古代水利遗址,在中国罕见,对进一步研究史前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在沙塘取沙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碎片,完整或可以修复完整的各类器物已出土近百件,均是古代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年代均属良渚文化或良渚文化以前。其中,木器有木桨、木棰、木锄、木臼、木柄、桶形杯、木构件等,陶器有陶鼎、陶豆、陶罐、陶壶、陶盆、陶钵等,石器有石铖、石锛、石斧、石刀、石簇等。
由于沙塘深层缺氧和潜水环境,出土的器物保存较好,外表光泽。其中一件彩陶罐圈足,绘有黄棕双色纹绳图案,非常精致细腻,在良渚文化中较为少见。
在发掘过程中,还发现了不少动植物遗存,有牛头骨、狗头骨,表明当时人类养殖或利用了这类动物。还有四、五个个体灵芝和一个残缺的柿子,均属首次发现。这些动植物遗存至少在四千年以前,反映了当时具有丰富的食物来源,对研究古人类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提供了实物史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