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3年连续列入中国富豪榜,让严介和与太平洋建设集团一直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近日,严介和一份紧急求援江苏省政府的报告,再次让他成为万众瞩目的话题。
这份《关于请求协调解决太平洋建设集团公司临时困难的紧急报告》(下称《报告》),如果不是绝顶聪明,那一定就是严老板犯了糊涂。居然给江苏省政府写了这份“求救”《报告》。我琢磨了很久仍不得其解,《报告》中,太平洋建设请求江苏省政府的事情——协调法院、银行和媒体的关系,争取还贷时间,并得到善意的舆论环境——如何才能实现。
这不仅是因为,现在大多数银行都已经是上市公司,即使政府答应了严介和的请求,想来银行的董事会和股东们未必就会答应,而且据说一些没有上市的银行,更是在尽快地使自家银行的报表更好看一些,尽量依照稳健、审慎的准则来经营银行。所以,如果银行要“逼”严老板的债,政府也是没有办法的,毕竟中国推进市场经济已经有些年头了。
更为“关键”的请求,其实还不是设法让银行不来逼债,而是太平洋建设请求省政府协调法院暂时“不要执行”。可不是吗?就算债主想讨债,如果太平洋建设不还,而法院又不实施强制执行,债主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这招着实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这点看,严介和的思路是有些“道理”的。不过,我总觉得严介和的思维还处在计划经济年代。根据《宪法》条文规定,法院是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司法机关,任何机关和组织都不得干涉司法独立。所以,看来严介和请求江苏省府协调似乎也找错了地方。
我一直不明白,既然严介和非常清楚“行业的流动性差”(引自《报告》),为什么不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采取更为稳健和理性的投资战略;同样的道理,严介和既然知道“改制和重组”特困国企耗费了巨额资金,为什么不谨慎从事,而要到最后才能诉诸于请求政府“出面”?
事实上,在太平洋建设近几年的高速扩张中,媒体一直保持了一种冷静的“审视”态度,一些媒体和人士很早就开始担忧太平洋建设可能会给社会和市场带来的后果。令人关注的是,此次在太平洋建设递给江苏省府的《报告》中也提到了,“在当前这种环境下,我公司已很难正常运转,随时可能出现失控局面。如果任其发展,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不过,凡事到头总会有个解决的办法,正如严介和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所说,“……相当关键的一点,是公司与媒体的沟通出现问题,多种因素最终导致目前的被动局面。”
于是,严老板没有忘记在《报告》中请求江苏省府出面协调太平洋建设和媒体的关系。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发挥正常的舆论监督,本就是法律赋予媒体的职责,假设没有太平洋建设的实际作为,如何会产生媒体的密集报道?更为核心的问题是,如果严介和认为媒体“非善意”的报道是不客观的歪曲,太平洋建设也完全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寻求救济。因此,太平洋建设请江苏省政府帮这个忙,看来也是找错了地方。
因而,如果太平洋建设在《报告》中所提及的三大压力源——“银行、法院以及媒体”的所为都是合法合理的,那么所有的责任应当由谁来承担,将是不言而喻的。(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文/段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