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十月二十三日电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董文杰在此间表示,今夏川渝地区出现数十年难遇的严重高温干旱,主要是气候异常和气候变化的结果,与三峡水库蓄水无关。
董文杰昨日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造成罕见伏旱的原因,既与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有关,也与大气环流异常有关系。对于民间纷纷猜测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的说法,董文杰予以反驳。他说,国务院三峡办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启动了“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工程”,这几年的监测结果并未发现三峡工程对区域气候造成明显的影响。同时,中科院对此进行了科学分析,结论为:“三峡水库建库后对库区及邻近区域产生很小的影响,影响范围不大,对温度、湿度、风和雾的水平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十公里。”他引用研究数据说,三峡水库对气温的影响范围很小,两岸水平方向不超过两公里,年平均气温增加幅度只有摄氏零点二度左右,夏季月平均气温可降低零点九至一点二度。
目前比较盛行用“木桶效应”说来解释重庆的高温,董文杰认为,这一说法站不住脚。三峡大坝的高度不超过两百米,主要的水汽水平远距离输送在近地层以上几千米的高空。虽然现在国际上对特大型水库的生态和环境影响问题上还存在较大争议,但一般认为水库的建成蓄水对大范围气候的影响并不明显。
董文杰说,在六至八月川渝两地降水量历年变化图上可以看到,今年六至八月的降水量为五十五年来最低。他分析说,首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偏西、偏强,在这种情况下,副高不利于南方的暖湿气流到达西南地区;另一方面,西南地区受青藏高压稳定控制,川渝上空盛行下沉气流,对流活动受到抑制,直接导致高温干旱。其次,青藏高压也偏强,与副高连接形成一个强大的高压带,持续控制川渝两地,水汽通道受到阻断,造成持续干旱少雨。
在今年川渝大旱期间,中国气象局多次深入灾区调查,研究对策。董文杰认为,如果再次遭遇如此罕见的高温天气,气象部门将加强对极端高温的监测、预测、评估及相关研究,建立健全高温预警机制。此外,城市建设要特别注重科学规划,以改善局地异常气候的发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