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部委下面挂着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二、三级单位的情况将会得到改变。”9月28日,某国家部委计划财务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年底前,审计署将对中央各部门下属单位做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结果或将作为中央部门机构改革的参考。
一月限期
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日前审计署召集各中央部门的财务负责人开了一次通气会。在会上,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表示,审计署将从11月份开始,对中央各部门的下属单位进行一次摸底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中央部门的下属单位数量、存在状况,下属单位与中央部门本级之间的财务关系等。
“这次审计署给了一个月限期,让中央各部门先自查,11月后,审计署派出审计组开展此项工作。”上述中央部门财务负责人介绍,10月到11月将是中央部门各自清查下属单位的限期,在此限期内自查出的问题要上报审计署。11月份后,审计署将派出审计组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项审计,审计结果将公告。
2006年9月7日,审计署公布的“中央42部门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结果公告”中,所提到的问题很多都与中央部门下属单位有关。
“对于诸如挪用财政资金、违规投资等问题,可以通过行政命令追缴回财政资金,而对于一些体制上形成的问题,则不可能做出根本性改变。”上述中央部门财务负责人表示。他所指的体制性问题,是指预算不细化、机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
但他也承认,“一个月限期只能解决一些可以做出调整的问题,而对一些长期存在的体制性问题却做不到根本性改变。”
目前中央部门预算管理不细化问题是审计署“屡审屡犯”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产生,根本上与财政部的预算管理现行的一些规则有关,很多情况下,中央部门财务人员是囿于一些存在缺陷的财经制度。
“很多问题需要部门领导的支持才能达到,而目前的自查工作却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其他业务部门都认为审计与自己无关。”上述中央部门财务负责人表示,真要开展这项自我清理工作,财务部门的工作压力也非常大。
“潜规则”将破
“这个审计工作或许将使很多行业内的‘潜规则’曝光,”某中央部门下属的培训中心主任告诉记者,目前中央部门下属单位管理工作比较混乱,在混乱的状况下,很多中央部门业务司局与下属单位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利益链条。比如说,有的中央部门业务司局利用下属单位报销费用,建立“小金库”等。
这次审计工作或将打破这些长期存在于下属单位与中央部门之间的利益交换“潜规则”。
“通过对部门内部有预算分配权的司局进行深入了解。有的司局利用自己的权力,以多报预算、项目,拨出经费、拨出专款、对附属单位补助等名义将事业费转拨给下属单位作为本单位的小金库,将部门行政性开支或其他违规开支在所属单位报销,通过所属单位为自己购置物品,违规从下属单位提取劳务费和个人酬金。”审计署发展计划审计局一位审计人员介绍。
此次审计时,要对中央部门不同司局的关联单位有所了解,根据具体情况审计所属事业单位,以发现线索,查出各司局账外资金。
“经过这么多年的审计,中央部门本级预算管理已经规范,下一步的审计目标是促使中央部门下属单位规范管理、规范运营。”一位审计署相关人士如是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叶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