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汉九月二十日电 (记者 马海燕)“对武当山遇真宫采取的搬迁、抬升和围堰三种保护方案设计已经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现在已正式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查。”湖北省文物局局长沈海宁今天在此间“文物保护世纪行——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宣传大行动”座谈会上表示。
沈海宁说,在原地抬升、筑堤围堰、保护搬迁三种方案中,由于遇真宫的面积太大,全面原地抬升从技术、资金角度都很难做到。而武当山下又没有足够大的地方可以复制一座遇真宫,把整个宫殿搬迁到很远的地方又违背了原地保护的原则。所以根据文物保护专家的意见目前采取的是中等围堰的办法。
据介绍,二00五年底根据国家文物局对遇真宫保护方案的意见和工作要求,湖北省组织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遇真宫进行了九千平方米的考古清理和重点部位的解剖。其中,通过对遇真宫宫墙内的西宫区域进行发掘,考古学家们比较完整地揭示出西宫的建筑遗迹,发现有房址、影壁、水井、道路、排水沟、院落等遗迹,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第一次全面揭开了遇真宫明代建筑的总体布局,基本确立了西宫建筑的布局、特点和内容。
沈海宁说,南水北调工程留给文物保护的时间很紧,每年湖北库区的考古工作量是三峡湖北库区的两倍多。目前湖北省文物局已经采用工程防护的思路,组织方案设计单位在考古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防水、防潮设计,为围提的具体选址和下一阶段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如果围堰方案得以实行,随即如何抽水又成了以后遇真宫保护的问题。南方雨水多,沈海宁说武当山所在地的当地政府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每年承担两三百万元人民币的大水泵抽水开动问题还很有困难,希望能随着防护方案的通过一并解决遇真宫以后的长期防护费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