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7日电 《中国青年报》今日刊发新华社记者采写的消息称:国家强盛,需要雄厚的基础设施;百姓安康,需要实在的投入支持。三峡建设、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国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梦想,近年来正在逐渐实现。在新中国成立57周年之际,让我们看看这些重点工程给国家和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
三峡工程:发挥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
9月5日,国务院长江三峡三期工程验收委员会枢纽工程验收组正式宣布,三峡三期工程蓄水(156米水位)的条件已经具备,可于今年汛后开始蓄水。这标志着三峡工程可以开始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等综合效益了。
“三峡工程三年发电1200亿度,许多省份为了能多用一些三峡的电,都来找我们抢着要。”多年从事水电管理工作的史立山说,三峡工程相当于15座百万千瓦级火电厂,所发电力主要输送到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其中,三峡输往华东地区的电量占整个华东用电量的10%,极大地缓解了华东的电力紧张状况。
三峡工程的建设,还带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飞跃,史立山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我国只能生产单机3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而通过三峡工程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现在已经能够生产单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
南水北调:北方将告别高氟地下水
北方缺水而南方多洪涝,这种南涝北旱的地理特征,使得南水北调工程经过近50年的动议和论证,终于在2002年底开工。
“在河北衡水、沧州等地,由于缺水,一些群众不得不长期饮用含氟量严重超标的深层地下水,造成氟骨病和甲状腺病等蔓延;在天津,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有些地区地面沉降已达三米多。”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司长高俊才这样描述北方的缺水。
目前正在建设的是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一期工程,按照国务院确定的目标,中线一期工程2010年通水,东线一期工程2007年通水。干涸的北方,将迎来丰盈的长江水,南北共饮一江水将成为现实。
地跨河南、湖北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中线一期工程经河南、河北通到北京、天津,主要解决京、津、冀、豫等省市的城市缺水问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设在扬州的江都;东线工程规划从长江下游抽引江水,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最终抵达天津。
截至今年8月底,国家已安排南水北调工程投资210亿元,先期开工的各项工程正在抓紧实施。
西气东输:开创中国天然气“元年”
作为一种可替代石油的清洁能源,天然气2000年在我国的消费量刚过200亿立方米,到2005年已经达到近500亿立方米。一条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白鹤镇的长4000公里的天然气管线,把西部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输送到能源短缺、污染严重的东部。
“作为第一条天然气骨干管线,西气东输工程不仅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项目,而且还开创了中国天然气‘元年’。”从工程上马到项目建成全程参与的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油气处处长胡卫平,谈起西气东输满怀感情。
大规模使用天然气,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真正进入国家的决策层面。胡卫平说,当时建设这个年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的工程,还担心东部地区能否接受。现在看来,各地对天然气的需求非常旺盛,120亿立方米已显得不够用了。
胡卫平透露,国家将要修建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进一步加大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要。 (新华社记者刘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