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1日电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日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一席话让中国的跨国公司总裁们吃了定心丸。此前,他们正遭受种种有关中国改变外资政策传闻的困扰。吸引外资政策不变
吴仪副总理7日上午在厦门召开的2006跨国公司座谈会上传达出信息:对外开放是中国既定的基本国策,外资利用功不可没,中国吸引外资的政策不会变,也不会动摇。
出席此次座谈会的,是来自84家跨国公司的140位代表出席,其中绝大多数是全球总裁、亚太区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或他们的副手。这些企业中有53家公司位列世界500强。
吴仪强调,尽管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但从人均吸收外商投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占GDP的比重等指标来看,中国吸收外商投资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吴仪还告诉跨国公司的老板们,尽管中国近几年资金和外汇储备比较充裕,但国际投资中所承载的各种竞争力和效益,所形成的有效资本和技术创新能力,所造就的高素质人才,所带来的市场和就业机会,仍将对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和谐社会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像这样的外商投资企业座谈会,据我了解,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这样做。”柯达公司全球副总裁、北亚区主席兼总裁叶莺昨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叶莺已经连续6次应邀出席由吴仪副总理主持的跨国公司座谈会。
近期,关于引进外资负面效应的讨论接连不断,出现的声音包括:中国还需不需要外资?外资企业占据垄断地位是否将危及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本月8日起实施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也引发了国外的质疑,到底是“引资”还是“抑资”。此外,由于人民币汇率、出口退税等针对外商投资的政策不明朗,使许多外商投资处于观望状态。
“在今年的座谈会上,很多外资企业反映,现在很多矛头都指向外企。”叶莺告诉本报记者。有外资企业反映,一些地方政府对外企的热情已经变淡。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利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召开之际,吴仪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坚定地发出了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声音。
“当然,争论本身是健康的,但作为外资企业,我们不希望看到中国出现把已经开放的大门关起来的那一天。”叶莺说。外企应换位思考
“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不仅是纳税。”叶莺说,过去27年,中国利用外资不仅是利用境外的钱,也引进了技术、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外资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来的渠道,也带动了中国进出口和生产体系的成熟,“很多中国企业正是在与外资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引进来又走出去的。”
来自国家商务部的消息称,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6508亿美元,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近200个,世界500强企业约470家在华投资,外商投资设立的各类研发机构超过750个。自1991年起,中国已连续15年位列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的第一位。据联合国贸发会议调查,2006到2008年,中国仍是对跨国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
“十五”期间,占全国企业总数约3%的外商投资企业上缴税收达22384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2%;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约30%;2005年底,现存注册的28万家外商投资企业,直接就业人员超过2500万人,占全国城镇从业人口的比重超过10%。
叶莺认为,知识产权保护不应该是阻碍下一步发展的唯一需要聚焦的事。同时,外资企业也需要更自觉地检讨自己,在中国的战略是否做到双赢了。如果自己的投资行为没有给当地带来发展和繁荣,任何的做法都是会被淘汰的。(章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