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权威的研究报告正在引起产业界和有关决策部门的关注。报告以历时八年的跟踪分析,对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进行了分析评估。
这份《开放环境中的中国经济安全》研究报告预测,到2015年时,国家防务子系统是惟一处于“安全”状态的子系统,但其指数接近“安全”状态的分数下限,已经处于“基本安全”状态的边缘。产业安全处于基本安全状态,而生态环境子系统将处于“不安全”状态。
这份报告还建议,国家成立跨部门的跨国投资、购并审查委员会,全面审查购并带来的影响。
这份报告出自被认为是国家智囊团的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院内部评估认为,在产业经济安全领域,这是目前理论界最权威的报告。
在本月初举行的国家发改委北戴河会议上,产业经济安全也是讨论的六大议题之一。
历时八年的追踪
研究报告专家组的负责人是赵英,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在国内,赵英被认为是提出国家经济安全概念的第一人,1994年就出版专著,预警中国在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可能面临的危险。
1998年,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成立了《国家经济安全监测与预警》研究课题组,并推出了一套对国家经济安全进行量化分析的预警方法与模型。其后,课题组对中国在21世纪初的国家经济安全状况进行了总体的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在总体上我国国家经济安全态势基本维持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上,但能源、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安全等级下降。赵英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在21世纪初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所致。”
更微妙的变化出现在中国加入WTO五年后,按照产业界人士的说法,此时,各种行业并购已经进入临界点。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提交的一份提案就曾指出,“跨国并购会使被并购国的经济受到很大冲击、甚至威胁到经济安全”。全国政协委员、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的李德水也呼吁,要“谨慎对待垄断性跨国并购”。
在凯雷拟斥资3.75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公司85%的股权之后,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在搜狐博客发表一系列关于外资并购徐工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文章,至此,对外资并购和产业安全的争议呈白热化。
此后,政府部门开始介入。7月中下旬,商务部就凯雷并购徐工案召开听证会,在国务院调研组进驻洛阳之后,德国舍弗勒并购洛阳轴承案也被搁置。
8月1日到5日,国家发改革“第29期发展改革研究班”在北戴河举行,产业经济安全成为六大议题之一。据与会者透露,“跨国公司是否会在中国某些行业形成垄断局面,由此带来的产业安全问题必须引起警惕”的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
期间,发改委完成的中国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中也强调,要“加强对外资并购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行业重点企业的审查和监管,确保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战略行业、重点企业的控制力和发展主导权”。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