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留守儿童"悄然成长:心理孤僻敏感 厌学弃学

2006年08月16日 08:05

  中新网8月16日电 央视《新闻调查》播出节目《留守儿童》,以下为节目内容。

  总制片人:梁建增 关海鹰

  制片人:张洁

  编导:陈新红

  摄像:王晓鹏 李季

  录音:呼和

  非线编辑:陈庆燕

  助编: 王萌萌

  解说:姚宇军

  责编:郑刚 宋薇

  合成:吕钢

  策划主管:赵华

  执行制片人:胡劲草

  播出主管:孙金岭 郑曼茜

  监制:梁晓涛 庄殿君

  总监制:孙冰川

  被采访人:

  吴 强 11岁

  吴 敏 14岁

  杨雪莉 10岁

  罗德明 9岁

  林 涵 11岁

  杨照军 杨雪莉爸爸

  王安禄 四川邛崃夹关镇草池小学老师

  王安珍 四川邛崃夹关镇草池小学老师

  但启顺 成都市52中老师

  刘 毅 四川遂宁复桥镇中心小学校长

  刘 智 志愿者

  蒋银凤 志愿者

  董理平 志愿者

  林涵外婆

  赵全江 志愿者

  李 佳 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

  “流动人口”、“农民工”,是当今中国的常用词。说国情,就不能不说到这个群体。数以亿计的人流动在城乡之间,形成了近年来引人注目的经济社会现象。不知不觉间,在流动人口的背景上,悄然生长起一代孩子。他们有的跟父母进了城,而更多的是留在村里。留在村里的孩子,远离父母,远离公众的视线,他们分散在一个个村庄、一个个家庭,在一天天得长大。他们是怎样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父母有没有别的选择?他们期待什么样的帮助?远离父母的日子,是什么滋味?

  这是一个普通的周末,四川遂宁复桥镇中心小学的吴强正从学校赶回家里。然而,在家里等待他的并不是父母,而是每星期只能见一面的姐姐。几年前,吴强的父亲外出打工生病去世,家里欠了许多外债,为了还债和生存下去,母亲又不得不外出打工。

  记者:你妈妈走了多久了?

  吴敏:两年。

  记者:那你妈妈走以前有没有嘱咐你什么事?

  吴敏:就是带好弟弟。

  记者:你妈妈有没有跟你说她是到哪儿去打工 去哪儿?

  吴敏:没说。

  记者:那你妈妈离开家的时候就没有跟你说我今天要出门了?

  吴强:嗯。

  记者:那你回来的时候家里什么样子?

  吴强:没人。

  妈妈不辞而别,照顾弟弟的担子自然落在姐姐身上,可是上初中的姐姐因为住校每周只能回来一次,9岁的弟弟平时的生活也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了。

  记者:他一个人能行吗?

  吴敏:能行,他也做得了饭。

  记者:你放心弟弟一个人在家吗?

  吴敏:不放心,还不是这样看着,老师不准请假,说是要学习。

  记者:那时候你每天担心他什么上课的时候?

  吴敏:担心他一天不吃饭,就是懒了他不想做。

  记者:你还担心他什么呢?

  吴敏:这么热的天 下河洗澡。

  记者:还有呢?

  吴敏:还有在学校惹事,不听老师话。

  记者:这些都是你担心的。

  吴强的妈妈出去打工两年,一直没有回来过,也没有给姐弟俩带回任何的消息。听亲戚说,妈妈去了遥远的新疆打工,可是妈妈要在外打工多久才能还清家里的欠债?什么时候能够回来和姐弟团聚呢?这一切都是未知数,姐弟俩只好耐心的等待着。

  记者:妈妈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跟你们联系,你有抱怨吗?

  吴敏:没有 没有抱怨,家里(欠)这么多帐她出去,还是有可能的。

  记者:就你理解妈妈为什么出去?

  吴敏:嗯。

  记者:现在你们俩的生活是靠什么?

  吴敏:靠低保,政府给的低保。

  记者:低保是一个人60,那就一个月你们两个人120块钱,够用吗?

  吴敏:有时候还是不够,因为要看病。

  记者:你生过病吗?

  吴敏:生过啊。

  记者:你生过什么病?

  吴敏:不知道 严重得很,吃什么吐什么。

  记者:那后来去看病了吗?

  吴敏:去了,我们老师叫我去看的。

  记者:花了多少钱?

  吴敏:几十块啊。

  记者:那你有病的那个月生活费就不够了。

  吴敏:嗯。

  姐弟俩平时省吃俭用,就连过节也不会有太多的开销。

  记者:过年呢?

  吴敏:过年就这样过呀,跟平常一样。

  记者:我看你们邻居所有的邻居家里头都有春联,只有你们家没有春联。

  吴敏:买要钱的。

  记者:多少钱一副春联?

  吴敏:不知道,我听他们说几块我就没买。

  记者:他过年过节的时候会跟你要一点什么吗?比如说过年的时候,姐姐我想要一点鞭炮,几个鞭炮。

  吴敏:要过呀。

  记者:吴强 你跟姐姐要的时候,你怎么说的?

  吴强:我说 我说别人都有玩的,我没有 我叫她给我买。

  记者:给他买了一点鞭炮吗?

  吴敏:没有。

  记者:一点都没有买吗?

  吴敏:没有,连糖都没有买。

  像吴强姐弟俩这样独立生活、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占的比例很少,更多的留守儿童是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在邛崃夹关镇草池明天小学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这里有在校生141人,其中45%属于留守儿童。

  记者:你们是二年级是吧?

  学生:是。

  记者:二年级 那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

  学生:好。

  记者:你们帮忙回答一下。

  学生:好。

  记者:你们这些同学谁的爸爸妈妈没有在家,到外面去打工了?举手。

  学生:我,我妈妈不在家。

  二年级有23个同学,其中家长在外打工有13个。

  记者:你们当中有谁到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去过?你去过,那你告诉我那是什么地方呢?

  学生:上海。

  记者:上海什么样子?

  学生:那时候我很小,那里很好看,有很多楼房。

  记者:那你到上海的时候爸爸妈妈有没有想,你跟着爸爸妈妈在那个地方上学。

  学生:不知道他们想过没有。

  记者:你有没有想过?

  学生:我那时候很小不知道想那些。

  记者:这个女生,你是 你妈妈在哪儿打工?爸爸妈妈。

  学生:成都。

  记者:你去过吗?

  学生:没去过。

  记者:你有没有想到成都去上学?

  学生:想了,那次我回来的时候,第一次回来的时候很想,我在家里哭,很想到妈妈的那里去读书。

  记者:那你妈妈呢 让你去吗?

  学生:她说她那里没有我们的房子就没有让我去。

  记者:让你回来上学?

  学生:嗯。

  学生:我的爸爸妈妈在江苏打工。

  记者:你去过吗?

  学生:去过。

  记者:那儿好吗?

  学生:好。不过我读三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让我回来了。

  记者:你在那儿读过一段时间是吧?

  学生:读过,一年级 三年级都读过。

  记者:为什么回来了呢?

  学生:因为那里的学费太贵,报名的时候就要一千多块钱。

  记者:就是因为学费太贵了。

  学生:是。

  记者: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的请举手告诉我。

  四年级有29个同学,其中家长在外打工有21个。

  学生:我爸爸在甘肃打工。

  记者:甘肃。

  学生:我爸爸妈妈在江苏打工。

  学生:我爸爸妈妈在江苏打工。

  学生:我爸爸在雅安打工。

  学生:我爸爸在新疆打工。

  记者:在新疆什么地方?

  学生:不知道。

  学生:我爸爸在青岛。

  学生:我的爸爸在西藏。

  学生:我的爸爸在成都 妈妈在韶关。

  学生:我的爸爸妈妈在北京。

  记者:你去过北京吗?

  学生:没有。

  记者:你想去吗?

  杨雪莉的父母在北京打工,她现在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记者:孩子她爸妈走的时候,孩子什么样?

  杨雪莉的奶奶:五六岁的时候就丢在家里边我们带,带几年了。

  记者:要是不出去打工在家不行吗?

  杨雪莉的奶奶:没有零用钱用嘛,种的地基本够吃,零用钱不好找。

  记者:她爸爸挣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呢?

  杨雪莉的奶奶:花在修房子,供娃儿读书,这是两件大事。

  记者:像你们左右邻居什么的都有出去打工的?

  杨雪莉的奶奶:都有,有的家走完了。

  雪莉家所在的草池村属于山区,这里人多地少,大多数壮劳力都外出打工,留守家里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孩子。近两年,不少妇女也陪着丈夫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雪莉带我们到她父亲贷款修建的新房,新房修好后,她们一家三口还没来得及好好的住上一阵,为了还清贷款,父母又出去打工了。

  记者:你回到这个房子里来爸爸妈妈都没在,就是一个空房子,你还想回来吗?

  杨雪莉:想。

  记者:你想回来做什么呢?

  杨雪莉: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让爸爸妈妈回来看到。

  记者:那自己写的杨雪莉 郭荣美 杨照军,那是谁呀?

  杨雪莉:我爸爸妈妈和我的名字。

  记者:你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是在想爸爸妈妈的时候写的名字吧。

  杨雪莉:嗯。

  小雪莉用自己的方式思念着远方的父母,我们按照雪莉家提供的地址来到北京国美第一城寻找她的父母。不巧的是,雪莉的母亲因为老家有事临时回去了,我们见到了雪莉的父亲,他在建筑工地上干泥瓦工。

  记者:你看这个,这是你女儿写的一段话,她把你们一家三口的名字就这样写在墙上,挺调皮的,她在墙上写的那个你看到了吗?

  杨照军(雪莉的爸爸):我走的时候没写,就是最后写的。

  记者:你们都走了,她一个人在一个空房子里觉得她一个人也挺孤单的。

  杨照军(雪莉的爸爸):就是啊。

  记者:她自己拴钥匙,然后带我们去你们家。

  杨照军(雪莉的爸爸):就这点不好,孩子一个人在家里,我也觉得不大好。

  记者:你有没有想过把孩子带在身边,让她到你身边来上学?

  杨照军(雪莉的爸爸):不行 这外边的学费高,主要是因为学费承担起来太吃力,就是都要上千的,我们那儿都是两几百块钱。

  我还得请孩子来城里读书受到经济条件等限制,许多民工选择把孩子留在农村念书。在雪莉爸爸打工的建筑工地上,我们随机调查了一下,很多民工出来打工,一个是为了供子女读书,另外一个也是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

  记者:我还得请你给我算算账,就是你一年在外边打工的钱,有多少是用在你的小孩身上的?

  工人:就是五千左右吧。

  记者:五千左右,那你在外边一年能挣多少钱呢?

  工人:就是除了生活费吧七八千吧,八九千吧。

  记者:假如你要不出来打工的话你孩子的学费?

  工人:供不上。

  工人:小孩大的十一,小的四岁。

  记者:十一岁的正在上学?

  工人:对。

  记者:那你出来挣的钱有多少是用来养活孩子?给孩子交学费?

  工人:我出来挣的钱家里边全面的,生活什么全消费都用。

  为了有更好的生活农民选择进城打工,那么他们远在家乡的孩子因为缺失父母关爱,将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怎样的问题呢?

  [1]  [2]  [下一页]

 
编辑:邱观史】
:::相 关 报 道:::
·四川留守儿童暑期千里奔袭 解决“亲情饥渴”
·中国几千万“留守儿童”,他们将“留”在哪里?
·中国关心农村留守儿童 17部委慰问赠38万元物资
·陷入新读书无用论 中国"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严重
·中国将办千所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
·中国17部委将共庆“六一” 更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两会速递:梁荣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亟待解决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 中国"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