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从广西的南宁到钦州再到北海沿途,成片的速生桉很引人注目。据当地官员介绍说,这是为跟印尼APP集团合作的造纸项目栽种的。在APP的项目工地上,刚刚搭起的大钢架颇为醒目。
在钦州港口,中石化填海筑起的码头伸向海面的场景也很壮观,而总投资240亿元的中石油千万吨的大炼化项目几乎是平掉山头来建设厂房与工地。
近一段时间以来,能源、林浆纸、石化、钢铁、修造船、千万吨级钢铁厂项目、物流,以及与大产业配套的庞大的火电、核电项目,都在钦州、北海、防城这三个位于北部湾经济区的港口城市扎堆布局。广西区政府副主席杨道喜对本刊说,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开发的发展方向是“三个集成”:港口集成、产业集成和城市集成。
这一切源自于一个机会。2004年5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时任越南总理的潘文凯提出建设“两廊一圈”的区域合作战略构想。其中“一圈”指的就是环北部湾经济圈。
环北部湾的城市组群主要有广东的湛江市,海南的海口市、三亚市,广西的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越南的下龙市、海防市等。而从地理上看,该经济圈包括围绕北部湾海域的中国广东省雷州半岛、海南省西部、广西南部沿海和越南的北部沿海地区,而其辐射范围则远及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和文莱等国家。
成为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区域一直是广西的希望,而于7月20日~21日举行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更令广西对这一前景憧憬不已。这个论坛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牵头,会同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共同主办,主题是充满诱惑力的“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
第四增长极?
“第四增长极”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云对本刊说,2003年中国政府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时候,曾经有人提出要把东北建成中国的第四增长极。近年来,山东也提出要把山东半岛建成中国的第四增长极。
据当地人士介绍,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有环北部湾概念,但是后来进展不大。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李罗力教授在论坛上指出,一个次区域经济开发需要有自己的经济内涵、资源优势、利益互补,这样才会引导周边地区围绕这个区域进行开发。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执行院院长迟福林对本刊表示,“环北部湾经济圈”是在中国-东盟“10+1”框架下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在这个地区大国和小国的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发展的不平衡和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地理位置的差异有关,与一些行业的兴衰也有关系。
而就中国内部而言,在环北部湾经济圈中,广西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海南的海口,广东的湛江,基本上都是中小城市。从经济实力考量,这里缺乏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中心城市 ,也就是说,在这一区域没有一个核心城市来带动。以往的经验证明,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有赖于中心城市的发展,中心城市的发展对于制造业、服务贸易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和效益是至关重要的,中心城市还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从而有助于研发部门的集中。譬如,珠三角地区多年的发展是以深圳和广州的增长为动力,而韩国的GDP几乎都是在首尔创造的。
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王强认为,环北部湾经济一体化,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比较,关键是缺乏长三角的上海浦东,珠三角的广东、深圳以及环渤海的天津等带动区域经济的排头兵,无法形成辐射整个区域的增长极。
眼下,在北部湾城市群崛起的过程中,各城市所面对的是共同的市场和资源,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城市之间的竞争,而势均力敌的几个城市都欲成为这一经济领域的“桥头堡”。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