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提要:真主党游击队正仿照越南战争时的防卫战略,挖掘地道和战壕联结成防卫网,诱使以军“出洞”
以军连续十多天的空袭并没能让真主党屈服,北部城市仍遭受火箭弹袭击。为彻底消灭或驱逐真主党武装组织,以军使用地面部队对黎巴嫩南部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搜剿行动。
真主党游击队虽无力阻挡以色列装甲集群的闪电式地面突击,但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和阿拉伯世界广泛支援的人和条件,能够发挥本土作战优势,以游击战的方式,让以军在地面战中付出高昂的代价。
巴解为真主党提供正反教训
黎巴嫩大部分是山区,山峦起伏,陡峭的悬崖和险峻的溪谷到处可见,有森林800多平方公里,地形复杂,丛林茂密,是开展游击战的理想地区。过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曾发挥这里的地利条件对抗以军,采取“敌进我退,敌退我归”的战术保存战力。
然而在1982年的第五次中东战争中,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巴解”游击队却放弃了地理优势,一味依托南部据点逐段实施阻击,打正规的阵地战,与以军拼消耗,结果大败,丧失了黎南的全部基地,总部撤出黎境。现在,真主党游击队还是在这片土地上,面对的同样是以军的地面进攻,真主党会采用何种防守方式呢?
以军闪击战术不同以往
以色列这次对黎巴嫩的军事打击,是针对真主党武装的一次规模有限的军事行动,目的是彻底消除真主党对以色列北部城市的威胁。从目前的形式来看,以军不希望斗争扩大化,不愿黎巴嫩政府军、叙利亚和伊朗牵扯进来。
以色列对地面部队大规模进入也非常谨慎,因为他们曾在1982年~2000年,在这一地区不断遭到真主党武装的袭扰。对许多以色列军人而言,在黎巴嫩打地面战就意味着陷入战争“泥潭”而无法自拔。加上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以色列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其作战目的,否则将陷于被动。
因此,以军对真主党的地面作战是一种精确拔点式的清剿行动,必然使用具有快速机动能力的装甲集群,在空军的配合下对黎南部十个城镇的重点目标实施搜剿。同时,根据以军的一贯做法,以军可能会对贝鲁特南郊和贝卡谷地的两个真主党游击队训练营,实施空降突击,以从源头上消灭真主党武装。
应该说,这种战术也与1982年围剿巴解的战术不同,是一种重在杀伤,轻正面接触的攻击方式。
“越式防御”逼以军增加兵力投入
面对拥有信息化武器装备和联合作战能力的强敌,真主党没有丝毫的畏惧,而是期待与以军打地面战,声称要将以军拖入地面战的“泥潭”。这说明真主党已经做好了地面斗争的各种准备。
真主党自1982年6月成立以来队伍不断壮大,现拥有正规军3000名和民兵1.2万名,以及300至400名伊朗军事顾问,其主要装备有大口径火炮和“喀秋莎”火箭炮。真主党组织严密,训练有素,队员们白天进行侦察、射击、格斗、设障、埋设炸药等训练,晚上还要进行夜训,其强度不亚于正规部队。此外,他们还在接近以国边境的地方挖掘了很多地道和战壕,以抗击以军入境作战。
英国《简氏防卫周刊》认为,真主党游击队正仿照越南战争时“共产党式”防卫战略,在黎南挖掘地道抵抗以军入境,并以接近以国边境的地方将许多地道和战壕联结成防卫网,作为军事行动和武器储备的基础。
《简氏》指出这种战术逼迫以军要在黎南方圆1.5公里范围建立缓冲区,就要再加派大量士兵到前线,极可能深入至利塔尼河一带。若以军加大地面战,真主党将可能选择撤离或重新部署,再次打游击战,并以袭击战术加大以军伤亡,将以军拖进泥潭。
真主党战法多样
在以军占领黎巴嫩边境地区18年里,真主党武装频繁袭击以在黎南部设立的“安全区”,积累了丰富的游击战经验。他们以前发明的使用路边遥控炸弹袭击以军巡逻士兵和机动车辆的方法,屡试不爽。
在这次地面战中,真主党仍然会使用这种简单有效的袭击手段,并结合新发明的火箭弹袭击战术,袭击以军入境部队。真主党游击队还会分散伪装成平民百姓、隐蔽在草丛或地下掩体内,在以军接近时,突然出现,采取近距离射击、汽车炸弹、人体自杀炸弹、伏击、偷袭等游击战术来袭击以军。
另外,真主党武装会依托在黎南部构筑的永备工事进行顽强阻击,消耗以军,但他们并不计较一城一地的丢失,必要时会主要撤退,保存实力,化整为零,待以军离开后重新整编返回。这些游击战术已初露端倪,令以军士兵甚感意外和畏惧。可以预见,以军的地面行动无法彻底清除真主党武装分子。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苗法礼)